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主观评价体系的再重挫和科学体系的重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再次审度主流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8-08-20 19:53
【摘要】:本文用典型的事实和严格的论证旨在说明,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由于主要以主观评价体系以及建立在此体系上的理论依据为出发点,根本不可能科学地预测和解决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现代经济学不仅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规律,而且要适应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规律,正确地处理和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完成和构建现代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历史任务。这对于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With typical facts and strict argument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at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represented by neoliberalism, is based mainly on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which it is based. It is impossible to scientifically predict and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economic operation. Guided by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odern economics should not only adapt to the historical la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dapt to and master the special law of the sta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ly by correctly handling and master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an we complete and construct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modern economics.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oper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现代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市场的作用”(09SZD10),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第3期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F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晏智杰;;对财富与价值二分论的解析[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2 程恩富;李伟;;马列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与指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1期

3 叶初升;寻求发展理论的微观基础——兼论发展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仰海峰;;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恩富;胡乐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民;;范式转变视阈下的现代经济学体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梁华;;国内学者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与反思研究综述[J];南方论丛;2004年04期

3 刘红红;;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对主流经济学价值观的评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4 杨雪锋;;幸福经济学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8年07期

5 朱启才;;权力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洪名勇;取决于制度安排的经济增长[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代明;覃剑;丁宁;;恒态经济学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09期

8 ;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源泉唯物史观──现代西方[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5年06期

9 郭少新,何炼成;社会资本:解释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思路[J];财贸研究;2004年02期

10 靳卫东;高波;吴向鹏;;企业家精神:含义、度量和经济绩效的评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2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晶;抽象模型与直接经验[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秋风;经济学是谁的经济学[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邓仕超;创新唯物史观的有益探索[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4 贾高建;“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N];光明日报;2001年

5 阎孟伟;“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基本精神[N];天津日报;2004年

6 董欣洁;我院史学片举行“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学术报告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李华芳;谁是主流经济学家[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瞿林东;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9 黄楠森;文化研究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资深媒体人 贺江兵;美联储买国债:主流经济学家为何无人猜中[N];华夏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4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94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