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关系探析
[Abstract]:It is inevitable to develop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by using capital,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ature of capital pursuing profit and the interests of labore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ense and generalized. Marx believed that in capitalist society, labor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s' consumptive labor force to realize value multiplication, capital is a living contradiction. Capital expands the paradox between labor and value creation and labor alien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end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Under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arx's theory of capital and labor relations should be used to dialect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ing capital and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s of laborers, an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path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和金融危机研究”(09AS002)的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F123.9;F014.2;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盛乐,姚先国;残缺劳动力产权与国企经营低效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骆惠宁;农村税费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综合性制度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汝银;;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与劳动供给行为[J];经济研究;1992年01期
2 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3 盛乐,谢玲;推行劳动力市场弹性工时制的经济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长远;;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4期
2 王金岩;吴殿廷;;城市空间重构:从“乌托邦”到“辩证乌托邦”——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的中国化解读[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3 陈刚;冯艳;杨亮;;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10期
4 郭玉清;姜磊;;资本积累与研发创新动态融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吴建新;;技术进步、效率变化、资本积累与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J];南方经济;2010年08期
6 尹作曲;;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机制研究[J];大众科技;2007年06期
7 曾光;;长三角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比较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张巍婧;宗青;;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9期
9 严成j;;政府研发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10 陈刚;李树;;金融发展与增长源泉:要素积累、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J];南方经济;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军英;朱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欣化;上海度夏:减工时不能减工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盛大林;“加班光荣”值得商榷[N];经理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红芳 张晨 朱新法;企业和员工各有苦衷[N];新华日报;2010年
4 李济广;规范与缩短劳动时间有利于科学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陈芳、李柯勇;法定休假遭遇谋生压力,还是显得有些奢侈[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戴述初(作者单位:黄冈市委党校);发挥劳务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黄冈日报;2006年
7 刘东利;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对策分析[N];工人日报;2006年
8 程瑞华;资本积累价值化影响中国经济几何[N];金融时报;2007年
9 唐建生;煤矿井下职工超点延时问题须解决[N];陕西日报;2008年
10 彭联联;加班!加班!中国劳动者工时赶超日韩[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李永辉;金融体系与内生经济增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5 何莉;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璐;企业财务危机组合预警与控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赵辉;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晖;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树森;中国农村居民健康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清涛;中国私人投资的宏观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荣荣;基于资本和知识内生增长模型的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苏培仲;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睿婕;过度劳动的就业挤出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4 钟志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5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裴宏;价值理论的半经典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7 王燕飞;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就业效应[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文s,
本文编号:2201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0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