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源流考略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economic thought, and holds that the public economic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omas, a famous British political scientist in the 17 th century. Hobbes, initially developed by economists of the German School of History, further developed into the Ordovician School of Economic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arginal analysis. The Swedish School of Economics, which first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choice, and the independent British author of Public Finance, Bastabel, were further recognized and interpreted by American economists in the 1950s and 1960s. And spread to more countries.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stages: (1) gestation or obscurity; (2) explicit definition of public economic term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 stage; (3) the general economic analysis method to the public economy domain thorough stage (4) the theory preliminary systematization stage to the independent book stage; (5) in the modern American economic circle rise and the prosperity stage. Finall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finance, or whether public economics is a new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ublic finance or a new discipline born from the mother body of public finance. It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seriously by Chinese and foreign economic circles.
【分类号】:F06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蔡琛;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改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高艳,徐筱雯,杨跃之;体制转型中政府职能定位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4 王振生;论经济法的本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高洪力;试析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因素[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6 李玲;论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应[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许国林;论高关税政策与近代美国的崛起[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郭怀亮;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逻辑起点——兼与徐广军先生商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张朝枝;;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10 胡孝德;;关于“人力资本”研究的几个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伏心;;十九世纪初反亚当·斯密理论的现实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吴旭东;论价格与税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许长新;港航经济系统理论与数理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陈小平;财政合理规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蔡一珍;公共投资经济作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6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郭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探索[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李齐云;分级财政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孔晏;政府财政职能模式选择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邱慈孙;欠发达地区税费改革及理财治税策略论[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李成威;公共财政与政府投资范围界定[D];湘潭大学;2001年
3 刘海荣;中国养老保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万莹;税收流失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5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哲林;关于发展我国生态税收的设想[D];厦门大学;2001年
7 武利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王志扬;二板市场的政府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杨焕玲;我国公共财政职能定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10 曾宪道;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春荣,王万山;资源经济学的来龙去脉[J];生产力研究;2005年05期
2 何华兵;;多源流分析框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学习月刊;2010年18期
3 贺祥林;两种市场经济体制源流之反思[J];咸宁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4 邱霈恩;市场与计划经济模式的源流与分异探略[J];探索;2003年03期
5 周军;中国经济史学源流初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柏必成;;政策变迁动力的理论分析[J];学习论坛;2010年09期
7 徐景,
本文编号:2268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6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