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歇尔冲突”——经济思想史视角的梳理
[Abstract]:The Marshall conflic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cale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has long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economists. Scholar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in Marshall's system, economies of scale and competition are in conflict. By distinguish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rshall economics and the later neoclassical economic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is pro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By review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concepts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competition" in Marshall's context, we can find that the two concepts ar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The Marshall conflict was in fact a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es of scale and complete competition in later neoclassical systems. Marshall's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instructiv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and economics.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教研部;
【分类号】:F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瑶;;斯密定理和规模经济——试论马歇尔冲突是一伪命题[J];经济学动态;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西阳;李捷;;企业位势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明友;王天一;;从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先驱看边际革命的产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绪风;;论保险产品的价值与价值创造[J];保险研究;2007年02期
4 谢志斌;;保险市场私有信息理论评述[J];保险研究;2007年07期
5 吴树畅;;不确定性、风险与相机财务论——一个财务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志华;;企业的契约性质、所有权理论及公司治理结构述评[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7 高洪民;;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竞争趋势与上海的战略选择[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8 周中胜;罗正英;;企业家异质性特征对信贷融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非国有控股的中小企业的检验[J];财贸经济;2007年S1期
9 侯广辉;;基于技术不确定性视角的企业R&D边界决策分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10 吴能全;刘有贵;;企业性质探讨[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丁云龙;谭超;;作为技术预见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前景[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刘浩;;市场垄断程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基于价格不确定性角度[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柳木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组织形式的风险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侯广辉;;超越市场与科层:中间组织状态形成的技术因素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郎淳刚;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在复杂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探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丽娜;有效需求理论演进及其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罗昌财;中国政府预算民主化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郝海波;基数效用论的复兴及其对主流经济学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日波;报酬递增思想何以中断[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万山;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远富;中间组织理论与中国金融组织成长[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喻卫斌;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网络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船舶企业造船合同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筱宇;“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欣国;浙江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妍;林业碳汇市场风险信息披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陈理卉子;城市生活垃圾低碳化的思路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乔晓云;西方经济学中垄断理论的演进[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 刘荣;一种新市场: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市场的混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朱玉;大卫·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述评[D];辽宁大学;2011年
9 徐晓敏;增值税税负转嫁与税制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赵树清;基于边际效益理论的企业安全投入优化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汉洪;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关于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争论[J];教学与研究;2002年11期
2 蔡文英;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新特点[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1年03期
3 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王瑶;;斯密定理和规模经济——试论马歇尔冲突是一伪命题[J];经济学动态;2011年05期
6 刘斌;垄断及反垄断问题研究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曾鸿志,许书平;垄断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杨国亮;论范围经济、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相容性[J];当代财经;2005年11期
9 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形态与特征[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8期
10 何斌;;新古典与自由主义的完美邂逅——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学术简评[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廷惠;;市场过程内生的垄断:市场权势和自然垄断[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慧玲;;马歇尔的组织结构理论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金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模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4 周方;;“科技进步”完全体现为“规模经济”[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柳欣;;新古典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6 胡代光;;关于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现实透视[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于立;;规制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杜育红;;学校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与计量方法的进展[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赵作权;;空间分布经济学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志兵;;网络效应判定准则及相关概念辨析[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艳梅;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新经济地理理论[N];学习时报;2007年
2 梁小民;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陈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规模经济[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见习记者 刘书艳;秩序与混沌的边缘[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5 车海刚;反垄断妨碍规模经济吗?[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6 马浩;解读行业结构分析:竞争与垄断的组合[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杨小刚;生活是最伟大的经济学教科书[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巴曙松 王文强;回到亚当·斯密:从“看不见的脚”再到“看不见的手”[N];经济日报;2004年
9 刘思萱;反垄断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权衡[N];江苏法制报;2005年
10 施锡铨;“合作”博弈理论缘何能获诺贝尔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日波;报酬递增思想何以中断[D];浙江大学;2012年
2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辛向前;网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杨慧玲;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何志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浙江大学;2012年
7 黄居林;网络型产业的竞争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罗元青;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任红波;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三度价格歧视理论及福利效应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龙江智;有效竞争[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张茜;论创新中的寻租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4 汪亚军;过度竞争的初步理论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健;对福格尔关于铁路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谭海彦;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评判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陈梦丹;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电影院线行业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饶均志;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秩序论及其在联邦德国的政策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霞;网络型产业进入壁垒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燕波;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3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9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