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话语性质——一种仿福柯知识考古学视角论证

发布时间:2018-11-09 21:11
【摘要】:本文的目标是从话语角度来检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性质,从而为回应当代激进左派对马克思替代的话语要求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它的理论框架来源于对福柯知识考古学的修正。本文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践在话语上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把康德式批判置入政治经济学话语使之产生意识形态的内爆;二是在经验支持下以阶级立场建构把理论的价值移置到其自身之外,从而使理论的对立面得以理论化。这两个方面倾向于开辟一种作为话语的反话语,从而定义了在暴力和同意之间穿梭的反霸权实践。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est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economic cri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thus providing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responding to the demands of Marx's substitution for discourse by the modern radical left.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es from the revision of Foucault knowledge archaeology. This paper holds that Marx's critique practice of political economy has two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in discourse: first, putting Kant criticism into political economic discourse to produce ideological implosion; Secondly, under the support of experience, the value of theory should be shifted beyond itself by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position, so that the opposites of theory can be theorized. These two aspects tend to open up a kind of anti-discourse as discourse, thus defining the anti-hegemonic practice which shuttles between violence and consen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哲学和城市批评史研究”(11&ZD08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陶庭马;方文;;论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4 张帆;;苏联文学的批评及其反思[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5 江智萍;围困主体与主体突围——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艺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张秀琴;;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郑忆石;“一元决定”与“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勇强;;“人的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实践转向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9 徐岿然;;文化创新的和谐生生理念及其大实践的境域诉求[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10 张传泉;;雅克·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谢梅;;消费影响下的当代新闻价值观反思与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盾;;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黄斌;;关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几个问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燕敏;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嬗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赵洪涛;我国媒介生态下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现状及趋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磊;论马克思主体性尺度的变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会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8 石慧颖;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观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清;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旺;试论马舍雷文学生产理论对当代文论的价值与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冲;;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2 赵庆元;;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的观点看[J];理论界;2010年06期

3 杨欢进;王毅武;;论消费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J];贵州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4 张雪魁;;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逻辑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月刊;2007年09期

5 夏莹;;符号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吗?[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6 李善明;;《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与《资本论》第四卷[J];经济学家;1991年04期

7 周尚君;陈志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哲学分析[J];学术探索;2010年05期

8 刘子威;;怎样研究《资本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9 黄公元;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科学解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张文喜;;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哲学革命性质[J];学术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在新;;关于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2 许兴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王浩斌;;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权建构的必由之路[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张华荣;;深入学习《资本论》方法论 构建政治经济学新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王建国;;澄清对马克思方法论的四大误解——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创新[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张维闵;;方法、对象、结构与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建平;;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新视角[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8 杨新华;杨永雄;葛长友;;劳动价值论方法论解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隆华;;论海洋经济发展规律[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德平;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中)[N];学习时报;2009年

3 胡为雄;准确解释马克思的上层建筑学说[N];学习时报;2009年

4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张一兵;资本主义在“自我升级”吗[N];解放日报;2009年

5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徐贵相;从《资本论》中找寻解决现实矛盾的钥匙[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张建君;对马克思“两个决不会”的不同解读及启示[N];北京日报;2009年

7 顾海良 武汉大学;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张英焕;中国发展方式转型之根本[N];学习时报;2009年

9 海军潜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刘炳福;“斯密难题”与市场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2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3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5 戴瑞姣;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芳;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刘t坭,

本文编号:2321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1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