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嬗变:比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1-10 07:51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经历了从传统主流向当代主流的嬗变,主流化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变迁,同时也引起了理论范式的相应变化。传统主流的局限主要是释读化研究倾向所带来的,表现为违背问题意识导向、混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无法形成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化发展及其创新仍面临着"认同之困、体用之困、转换之困"等诸多困境。为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必须处理好:(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形成公平的学术研究环境;(2)思想与工具的关系,形成正常的学术价值取向;(3)规范与嵌合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术发展机制。
[Abstract]:As the mainstream economics of China, Marxist economics has undergone the transmut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to the contemporary mainstream. The historical logic behind the mainstream evolution is the change of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and it also causes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 of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tendency of interpretive research, which can't form a logical and consistent analytical framework because it is contrary to the orienta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confus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with the policy research.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re still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use, transform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we must deal with: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the formation of a fair academic research environment,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s and tools, and the formation of normal academic value orientation;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ization and chimerism to form a scientific academic development mechanism.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晓玲;;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2 朱富强;;经济学的科学性意味着什么——经济学的双重属性及其研究思维[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3 贾根良;崔学锋;;经济学中的主流与非主流:历史考察与中国情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于金富;;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大虎;;转型中国的经济学转型——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经验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辛波;张平;;关于经济学“两个范式”之争问题的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江俊文;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探析[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朱富强;;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与经济学数量化的认识论局限[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5 卢新波;中国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初步的综合[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卢新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认识:从方法论角度的说明[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章玉贵;;比较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1978~2005)[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8 朱富强;;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J];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9 周亚玲;;试论中国经济研究中数学模型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0期

10 金成晓;;两种“范式”之争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J];经济学情报;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春禄;;联结生产力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企业与市场[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崔向阳;;新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和内容的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丹;罗润东;;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东升;论服务产品市场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决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郭冠清;企业制度演进大纲[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5 徐斌;技术经济学理论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任洲鸿;“新按劳分配”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虎林;关于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再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敬然;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主流地位[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江涛;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再思考[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长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欢;樊纲经济思想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石;;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2 贾根良,崔学锋;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主流与异端的分裂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3 角田修一;刘洋;;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能性[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4 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及其五大态势[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3期

5 宋胜洲;理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6 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7 杨帆;关于经济学“非主流”的对话[J];开放导报;2004年01期

8 伍装;;试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10 贾根良;西方异端经济学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激烈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晓钦;余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的数学应用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8年03期

2 刘骏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比较[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3 刘刚,刘恒;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方法论思考──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问题[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张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规律论述的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周小亮;体制改革与利益协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6 靳文志;;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嬗变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光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颜鹏飞;贺静;;西方经济学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的评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8 赵驹;王秀婷;;世界金融危机和《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西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2009年理论研讨会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9 韩鹏;;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地位的再思考[J];财会月刊;2010年21期

10 ;深切怀念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陶大镛先生[J];生产力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武堂;;论强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松龄;黄玉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辩证关系[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程明俊;;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奎;程恩富;;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渊源与发展[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肖文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人”及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炼成;;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雷菁;洪灏;;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学领域内的指导地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刘厚俊;袁志田;;西方经济学非均衡分析理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中的应用[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世祯;;不应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变成—个空壳——读《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一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京闽 刘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1年

2 何干强;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程亚文 专栏作家;空天时代的历史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邹诗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道路与世界历史逻辑的重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周肇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2年

6 西安政治学院军事历史与文化教研室主任、军事学博士 杨玉玲;日本国家战略思维的历史逻辑[N];光明日报;2005年

7 容亮;强强合作:中日共存的历史逻辑[N];南方周末;2004年

8 梁冬梅;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发展和开放[N];光明日报;2004年

9 刘国光;八十心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黄楠森;思想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红;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春良;冲突法的历史逻辑[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季金华;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历史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5 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6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8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杨伟国;欧元生成机制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王春晓;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发展历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秦亚冰;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4 柏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会敏;工业劳动方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刘明皓;法治生态化的历史逻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李长亮;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历史逻辑、现实选择与问题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廖佩君;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历史逻辑[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光辉;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2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