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吐鲁番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水平的计量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13:55
【摘要】:经济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问题显得更为尖锐,两者的矛盾似乎不可协调。该文选取吐鲁番地区2001-2008年的经济环境数据,在经济与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吐鲁番地区两者的最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吐鲁番地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各环境质量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有倒"U"型、正"U"型和线性递增三种关系;综合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呈明显的递减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其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模型的建立不仅定量揭示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剖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吐鲁番地区应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以此来保证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使得经济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ll always be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stag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ppear more acu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seems to be incongruou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ata from 2001 to 2008 in Turpan reg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pplies the econometric model to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obtains the optimal model of both of them in Turpan region.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urpan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and GDP per capita has three types: inverted "U" type, positive "U" type and linear increa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s obviously decreasing, that is,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a downward tre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not only reveals quantita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also analyzes the law of chang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Turpan should strengthen the work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mak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velop harmoniousl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06) 国际合作项目(41010104040)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玉萍,董锁成;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2 刘耀彬,李仁东;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3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4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5 邵波,陈兴鹏;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AHP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6 朱智m:;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水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高振宁,缪旭波,邹长新;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4年01期

8 马树才;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J];统计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葛淼,葛鑫,任中杰,陈潇潇,吴晓旭;我国中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关系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葛淼;中国健康中青年女性红细胞压积参考值(温氏法)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6年04期

3 任春艳,吴殿廷,董锁成,王红强;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空气质量变化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黄裕锋,徐昌明,黄裕婕;洛伦茨曲线在江西省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葛淼,靳秀婵,路春爱,章小华,黄萍,殷淑燕;中国青年男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与海拔高度的曲线模型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邢秀凤,曹洪军,胡世明;青岛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5期

7 赵维兵;查良松;崔郁;;在GIS支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类型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06期

8 王紫生,边馥苓;利用“缓冲法”进行空间数据的插补和知识挖掘[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1期

9 梁勤欧,祝国瑞;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分析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10 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梁警丹;张继权;周道玮;;吉林省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王奇;李克恩;;温州市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LIANG Jing-dan~1 ZHANG Ji-quan~1 ~1 Institute of Natural Disaster Research,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Risk Assessment and Regionalization of Ecological Disasters in Jilin Province,NE China[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春林;体制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海涛;基于SOTER和COMGIS的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田有国;基于GIS的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年

5 郑冬梅;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曹光辉;环境容量约束下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政策与手段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周震峰;基于MFA的区域物质代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赵海霞;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质量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宏;西康铁路沿线秦巴山地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殷旭东;区域化资本市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曾畅云;水环境安全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东;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张冠斌;内陆商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评价信息系统开发[D];新疆大学;2004年

7 李辉;基于GIS的鄂州市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及乡镇农田速效养分评价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姜培红;影响农药使用的经济因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牛峰;雅安市城市化与环境耦合发展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俊莉;西安城市郊区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贤政,万静,高亳洲;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计量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吴玉萍,董锁成;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3 刘耀彬,李仁东;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4 邢秀凤,曹洪军,胡世明;青岛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5期

5 杨永泰,张劲伟;广东省城市体系生态环境类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1期

6 曾艳红,蔡述明;地理环境对近代武汉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7 王学山,吴豪,陈雯;区域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8 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9 王宜虎;崔旭;陈雯;;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10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东;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2 刘小琴;辽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治宇;李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2 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3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贾_g;孔繁成;;陕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5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6 李予娇;;山东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7 陈延斌;陈才;;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8 冯兰刚;张敏;周雪;;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发展与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9 李娟伟;任保平;;协调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冲突的路径研究*——基于环境退化成本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10 马晓钰;李强谊;汪平臻;;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博;曹明明;;基于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谢贤政;李进华;;安徽省工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王金芳;;关于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王金平;夏勇;;环境经济学原理在西堤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单憬岗 侯小健 通讯员 陈强林 实习生 李明蓉;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居全国第三[N];海南日报;2011年

2 朝刚 陈荣;小康环境质量指数87分[N];扬州日报;2011年

3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龙步青 刘玉洪 宋世高;赣榆强力打造经济增长“绿色引擎”[N];连云港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昊;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两不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薛利青;低碳产业成河北永年经济增长新动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李祝海 记者 钱建虎;兴化环境质量指数超小康[N];泰州日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评论员;以节能减排寻求经济增长华丽转身[N];南方日报;2010年

8 记者 惠程华;既要经济增长又要蓝天碧水[N];甘肃日报;2009年

9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副行长 熊俊;以节能减排促经济增长[N];金融时报;2010年

10 王翰林;经济增长还需绿色引导[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7 李红莉;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王峰;区域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田辉;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伟琴;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一新;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7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8 孙可;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锐;沈阳市能耗与经济、环境及人口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思思;中国FDI、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2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2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