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流经济学的致命性批判——评陶永谊的《互利:经济的逻辑》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the criticism of its basic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has never stopped. In fact, the mainstream economic theory can not explain many economic phenomena, is a persistent phenomenon.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drawback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But in the last 30 years, China's econo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0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忠秀;微观经济理论的系统集成——《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评介[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01期
2 李斌;微观经济理论(讲义)[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7期
3 吴德勤,周玉燕;略论西方主流经济学占主导地位的根据[J];学术月刊;2000年02期
4 郭盛;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的特点及其演变[J];经济评论;1999年01期
5 舒日方,马锐,陈贻娟;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理论及模型的局限性[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6 张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特征[J];经济科学;1998年05期
7 巩建华,赵少英;知识经济挑战西方经济学[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5期
8 周小亮;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体制下利益协调机制的理论演进——兼论主流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之本质[J];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9 何国华;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J];中州学刊;1996年02期
10 顾骁;微观经济理论研究中方法论的再认识[J];科学决策;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人”及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维闵;;方法、对象、结构与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映西;;从WTO的困境看经济学革命[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雷震;;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比较:逻辑体系与核心概念[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存刚;田彦平;;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模式演变和认识[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贺卫;;试论诺思的经济增长学说——制度变迁理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伦朝辉;;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中国经济学构建中的基础作用——基于科学范式框架内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郭蓉;;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分析[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吴杰;;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广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当代共产主义运动做出新贡献[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存刚;漆威;;有关“经济人假设”的几个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晶;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危机[N];人民日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博士 邹平座;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历史贫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王中保;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宫敬才邋(本报书评人);经济学教科书应该怎样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上海交通大学 周玉燕;经济学是否还要核心价值观[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卫兴华;两大理论体系孰优孰劣?[N];光明日报;2010年
7 刘鸿明;经济学应如何研究快乐[N];光明日报;2007年
8 陈平;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N];文汇报;2005年
9 梁怡;行为经济学另辟新路会否引来经济学革命[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贺京同邋那艺;行为经济学对个体异质行为的研究与启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彭文兵;经济社会学理论方法与运用[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3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岳宏志;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丽红;广义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8 刘海生;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3年
9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寇雅玲;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运显;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纲领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纲领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2 叶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文关怀精神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景峰;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志刚;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传承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张亿;利益集团分析框架下的体制改革绩效评价与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魏珍爱;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与影响[D];湘潭大学;2006年
7 肖小龙;关于构建经济学“中国学派”的若干思考[D];西北大学;2006年
8 张博;论西方产业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王玉;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首哲;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4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