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分配理论的比较分析:一种新综合

发布时间:2019-01-16 03:01
【摘要】:分配理论历来是经济学中纷争最激烈的领域,这种情况常常使得人们认为不同的分配理论似乎具有根本的思想冲突,从而是完全不可调和的。然而,对理论史及其当代演变的比较分析表明,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经济理论的多元化本是经济现实的复杂多样性的反映,不同的分配理论不过是不同学派对于社会分配过程的不同侧面加以重点考察的结果。因此,除非已经被明确地证伪,否则每一种分配理论对于解释现实分配过程的某一侧面都将是不可或缺的。这意味着,它们之间主要存在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彼此不可调和"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体现某种程度"理论分工"的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也为政府的各种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广泛理论参考。
[Abstract]: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ield in economics, which often makes people think that different theories of distribution seem to have a fundamental conflict of thought, which is completely irreconcilable. Howeve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history and its contemporary evolution shows that this understanding is incorrec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mplex diversity of economic realit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theories are only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schools' emphasis o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ial distribution process. Therefore, every distribution theory will be indispensable to explain a certain aspect of the real distribution process unless it has been clearly proved to be false. This means that the main existence between them is not the "irreconcilable" substitute relationship, but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at embodies a certain degree of "theoretical division of labor". This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also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various government policies.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中心;
【分类号】:F0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振南,叶芳;邓小平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探微[J];创造;1994年04期

2 赵永军;楚颖惠;刘京娟;;邓小平反平均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李凌;;对分配理论和按劳分配的一些认识——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J];现代商业;2010年26期

4 谢鹏;十年来党对分配理论的新阐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3期

5 左宪棠;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J];江汉论坛;1989年06期

6 许成安;;对价值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06期

7 周玉燕;论西方经济学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三次转型及其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燕喜;;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几点再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9 黄鑫,杜云;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J];学术界;1999年06期

10 陈志舟;转型期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大伟;王子彦;;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与比较[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小进;谢元态;;均衡价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比较研究——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与融合专题研究之一[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汉生;;从《资本论》批判的“三位一体”到正义分配理论[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全成;;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再认识[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5 林金忠;;西方主流经济学分配理论评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黄少安;孙圣民;;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玉燕;;试论西方经济学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转型及其启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树民;;西方分配理论综述:方法论和线索[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9 吴宣恭;;关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10 张泽;;中外体育比赛活动经济收益之比较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卫兴华;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N];北京日报;2001年

2 卫兴华 张福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3 梁怡;新比较经济学内功:求解制度变异[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张卓元;新中国60年经济学研究进展及经济学方法革新[N];光明日报;2009年

5 主讲人 夏业良;边际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范家骧;经济学魅力无穷 五十年流行不衰[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7 邰继生(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邰蓉(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与时俱进 创新劳动价值论[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8 王志毅;通过斯密阅读严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凤;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探微·比较分析·借鉴价值[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福娣;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耀朋;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比较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3 朱雷;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华大学;2012年

4 邢柳;约翰·贝茨·克拉克的分配理论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5 冷福家;政府与企业权力差异之比较[D];西北大学;2008年

6 靳麒;马克思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理论与捍卫我国民族利益问题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雷;科学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孙玲玲;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光;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分析及其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黄新;软投入贡献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比较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9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09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