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以广东和广西为例

发布时间:2019-03-03 11:13
【摘要】:工业生产是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污染排放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工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效率。论文设计了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即TOPSIS模型和DEA的SBM模型,通过TOPSIS模型对资源投入、经济效益和污染排放分别进行指标集成和综合考察,SBM模型将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评价模型而考察各空间决策单元的工业生产效率。SBM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两广地区形成工业发展有效率和无效率两大集群,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粤北、粤东与粤西南沿海地市和广西的桂西、桂西南地市多为有效率,而桂东、桂北及粤西北地市多为无效率并连续分布成面;工业无效率主要源于资源过度消耗和非期望产出,两广在减排工业废水、废气和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方面有很大的改善潜力。
[Abstract]: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the main economic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input and benefit output and pollution emission determines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is, TOPSIS model and DEA SBM model. Through TOPSIS model, the index integ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resource input, economic benefit and pollution emission a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SBM model tak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an undesired output into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examines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each spatial decision-making uni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BM model shows that two large cluster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nefficiency are formed in the two regions. Guangdong's Pearl River Delta, northern Guangdong, eastern Guangdong and southwest Guangdong coastal cities and Guangxi's west of Guangxi, most of the cities in southwestern Guangxi are efficient, while the cities of eastern Guangxi, northern Guangxi and northwest Guangdong are mostly inefficient and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Industrial inefficiency is mainly due to over-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undesired output. The two countrie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ement in reduc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te gas and reducing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35026)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KZCXZ-YW-Q10-4-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H31B05)
【分类号】:F0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希勇;董秧生;;绵阳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2 王聪霞;;城市居住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2009年06期

3 刘晋伟;;浅析矿山机电在现代煤矿企业中的运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5期

4 岳书敬;刘富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王亚平,许春雪,王苏明;树木年轮与其根部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相关性[J];地质通报;2005年Z1期

6 陈华东;施国庆;;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2期

7 杜传忠;郑丽;;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工业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8 刘玉琼,钟国明;农村畜禽污染防治对策[J];内江科技;2005年05期

9 张卫;;油品装车过程中的油气回收[J];科技资讯;2007年16期

10 殷莎莉;张重珩;;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民;;生态环境材料——新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金媛娟;;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及控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王炎阶;陆剑;;洪湖农村水环境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金有祥;;宝兰线沿线车站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总结[A];中国铁道学会环保委员会给水排水专刊[C];2004年

5 彭媛;刘朝;;RoHS认证与相关中国通信线缆产品污染控制标准[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捷达;;妇女健康与可持续发展[A];妇女·环境·健康——妇女与环境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彭斌;沈健;吴迪萍;黄杉生;;分子导线化合物(MBEBF)荧光猝灭法测定废水中Cr(Ⅵ)[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陆新生;;绿色住宅的给排水设计[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于健;宋雷蕾;;实施清洁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最佳途径[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黄国清;;畜牧业环境污染及环保技术应用[A];福建省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畜牧业持续发展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勇;无为强化举措冲刺全年目标[N];巢湖日报;2009年

2 记者 唐文霖;增强紧迫感 走特色发展路子[N];玉溪日报;2009年

3 记者 季耀昆;徐长玉视察工业发展[N];济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陈炎雄;奋战60天完成全年任务[N];汕尾日报;2009年

5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耿克明;努力实现楚雄经济社会新跨越[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世智;陆浩徐守盛刘伟平作出指示[N];甘肃日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强化扶持服务 促进工业发展[N];周口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顾建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河北工业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记者 潘建中 王丹容;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强力推进[N];温州日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统筹处理好影响工业发展的重大关系[N];武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春海;中国医疗服务生产效率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梦楠;中国煤炭行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胡孔发;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夏彬;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评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丁岚;“985工程”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任佩瑜;企业再造论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微;资源、环境对吉林省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3 赵汉玉;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技术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4 郑文莉;我国农业环境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李丽;跨国公司绿色经营战略选择[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李文娟;我国城市家用轿车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李盛泉;防止船舶造成渤海海域环境污染的法律手段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李霖峰;光后向散射法测量烟尘浓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李允海;创建“绿色学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鑫鹏;中国环境税收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3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3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