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再认识——基于均衡与非均衡的一种解析
[Abstract]:Based on Marx's social reproduction theory, we extend the input-output model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of macro-economy, then equilibrium only refers to the internal constraints of macro-economic operation, but never to its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Non-equilibrium is the actual operation state of macro-economy.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macro-economy is in a non-equilibrium state under a kind of equilibrium constraint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32.1;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怀星;;浅析魁奈重农思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李荣建;王鹏;;阿拉伯帝国为何没能产生重商主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3 谷鹏飞;;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4 帅正彬;区域货运量预测模型及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5 李京颐;关于增长空间理论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聂耿青,吴燕,张彩红;山东省林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7 郭怀亮;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逻辑起点——兼与徐广军先生商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陶为群;;马克思再生产模型中的最高、最低积累率[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高良谋;史前经济学中的企业家思想[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0期
10 李晓东;彭艳;;财富观念演进下会计计量与披露理论发展[J];财会通讯;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冯兴元;毛寿龙;;单一税的理论基础[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辉;;河北省“十一五”主导产业选择及优化模型应用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刘厚俊;袁志田;;西方经济学非均衡分析理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中的应用[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孙寿涛;;保罗·斯威齐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贡献[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基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新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李忠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经济学理论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8 陶为群;陶川;;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最高、最低增长率[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韩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晓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党杨;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永学;韩国税收负担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任大鹏;西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云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文丹;全球自由贸易形势和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闫华;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7 陈会琳;信息技术对知识工作生产率影响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闫来旗;1997-2002、2002-2007年中国增量投入产出表编制及软投入贡献测算[D];兰州大学;2011年
9 宁宁;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雷君;基于消费需求的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环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凤海,王晓忠;正确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同志的非均衡发展思想[J];党政干部学刊;1996年08期
2 陈秀山,石碧华;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J];教学与研究;2000年10期
3 董正平;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费公驰,施云涛;邓小平非均衡发展观的特征[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卢正惠;区域开发——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何金龙;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均衡、非均衡分析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师;2005年08期
7 曹晓军;邓小平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旷为荣;;邓小平非均衡与均衡区域发展思想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王廷惠;;均衡、非均衡及“错误”的现实意义:市场过程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10 尹文书;;关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模式基本特征的探讨[J];经济纵横;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甬军;;计划与市场的非均衡结合[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2 戴锋;梁玲;秦子夫;;产业发展力的衍生过程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生;叶元龄;袁飞玲;周传世;;宏观经济实验室的发展及其设计与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二寅;;宏观经济物理学[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6 吴孝政;;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宏观调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王慧敏;佟金萍;;宏观经济预警新探索:粗集—神经网络预警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会议日程[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连支;;经济增长中的物质平衡问题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元璋;;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遗产[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衣鹏;政策与人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邹至庄 翻译:魏立佳 杨广亮 何泽 李学梅 周文婧;宏观经济又一课:消费和投资的决定[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宏观经济向好“拐点”初步形成[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杜金凤;是谁拉动了宏观经济自主回升[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胡鞍钢(作者为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通货紧缩——宏观经济的头号顽敌[N];安徽经济报;2002年
6 纪宝成;急时代所需 传经济要义[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徐伟;2000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8 统计科学研究所 余根钱;宏观经济大盘向何处去[N];中国信息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杜金凤;经济冷热取决于什么?[N];中国信息报;2001年
10 特约观察家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袁钢明;油价上涨不利宏观经济回升[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蕊;网络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德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梁运文;产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秦正云;基于奥地利学派市场过程理论的创业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李卢霞;FDI、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光;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非均衡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2 杨清林;论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构想及其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赜琳;非线性非均衡蛛网模型的稳定性分析[D];华侨大学;2002年
4 杨晓冬;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比较研究[D];宁夏大学;2004年
5 黎云;论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中的“两个大局”构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边欣;非线性蛛网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胡德超;试论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友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1年
9 潘妍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范瑾;探析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4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