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碳排放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3-07 23:52
【摘要】:本文从碳排放的角度,利用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这说明财政分权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对碳排放管制的努力。提高产业研发强度有利于碳排放的降低,但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本文还发现,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环境政策的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财政分权导致碳排放增加的影响途径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bon emissions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8 to 2008.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increas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hich indicates tha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may reduce the efforts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control carbon emissions.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industrial R & D is beneficial to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but the increase of trade opennes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provinces with different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additio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s mainly through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亲贫式增长的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研究”(批准号09BJL03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主观满意度的农村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09YJA7900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部门框架下政府政策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批准号71103208)
【分类号】:F812.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2 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宋日辉;;浅析城市营销中的政府营销能力[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2 郭强;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3 尹希果;陈刚;潘杨;;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效率[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4 李广斌,谷人旭;政府竞争:行政区经济运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5 刘军;邱长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评估[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6 温娇秀;;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7 李一花;“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余鹏翼;余鹏芳;;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9期

9 张景华;刘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10 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武晓慧;;宪法学视野下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勇;中国式分权、地方财政模式与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孙镟;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D];厦门大学;2004年

4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肖淼;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谢晓波;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06年

7 洪兆平;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战略研究: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D];河海大学;2006年

8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9 张恒龙;转型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长存;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与经济发展[D];河北大学;2004年

2 宋敏;威海市“城市营销”实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谭勇;注意力与区域经济增长[D];四川大学;2005年

4 高倩;我国竞争规则地方化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高立昌;论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尧远;地方政府合作的困境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朱红莉;我国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模式的选择[D];西北大学;2005年

8 黄曦;中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的思考[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9 强军文;论乡镇政府如何推进乡村经济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秦海燕;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保护行为的生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北迪;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3期

2 周业安;县乡级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3 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4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5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6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7 武剑;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8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9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佳;;实践低碳经济:兼顾GDP创造和CO_2排放[J];WTO经济导刊;2010年02期

2 刘燕娜;洪燕真;余建辉;;福建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3 潘雄锋;舒涛;徐大伟;;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楚春礼;郭彩霞;鞠美庭;王雁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8期

5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6 李艳梅;张雷;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宋杰鲲;张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碳排放情景预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7期

9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10 冯相昭;;碳减排,还有哪些潜力可挖?[J];环境保护;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晓;王铮;;中美碳排放量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金碧;黄贤金;;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黄静;高良敏;;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董会娟;张智勇;李晓娴;薛冰;;基于IPCC方法的区域碳排放研究—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9 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欣;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贸易报;2009年

2 周兆军;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商务时报;2009年

3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练好内功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晶;增长中转变 调整中成长[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公欣;政策信号明确 中国碳交易“谜局”将破[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郭朝先;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李佐军;如何建好中国碳市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周胜;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广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海玲;管制政策下中国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赵捧莲;国际碳交易定价机制及中国碳排放权价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黄慧儒;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金汝蕾;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6 李娜;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碳排放交易体系构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春燕;气候变暖下的长江三角洲碳排放强度测算及减排政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杨晓冬;宜宾市不同交通运输形式碳排放特征及演进动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6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6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