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美国国内利益集团与政府博弈的视角
[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and trade policy shows that its "carbon tariff" policy is the result of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and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Grossman-Helpman (1994) "sales Protection Model",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carbon tariff game model and builds an interest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interest groups and govern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U. S. government is a self-serving government and there are political contributions from interest groups, the government will raise the carbon tariff rate for the sake of maximizing its own interest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terest groups and their own interests.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er the weight of interest groups in the government revenue function (that is, the higher the poli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government), the more carbon tariff policy will be influenced by interest group lobbying.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金融学院;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强永昌;;环境规制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张昕宇;;“碳关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析——碳政治理念下的国家利益博弈[J];前沿;2010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赫;;我国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2 王丽萍;;贸易保护措施的定量分析工具评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3 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4 刘伟丽;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5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6 宗毅君;;国际产品内分工与工资收入——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7 张彬;孙孟;;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分析——基于1998-2007年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J];财贸经济;2009年05期
8 张婷婷;闫逢柱;;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进出口增长效应——中国加入WTO前后的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6期
9 刘伟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中国外贸战略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10 傅耀;;产业升级、贸易政策与经济转型[J];当代财经;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郭秀晶;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侯兴政;全球与中国反倾销调查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玉红;国际外包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陈怡;对外开放对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聂红隆;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保护对技术进步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李艳丽;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婧博;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徐台宁;海关贸易管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小梅;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邓丽东;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工资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罗洁;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蔡杰;反倾销法律制度中公共利益原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崔洲杰;美国利益集团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8年
8 王兴华;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王莹;技术创新对浙江制造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赖寒;我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夏先良;;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J];国际贸易;2009年11期
2 李静云;;“碳关税”重压下的中国战略[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丽娜 李学梅;“碳关税”背后藏刀 意在设贸易保护壁垒[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珊珊;;从重商主义的角度谈“碳关税”[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5期
2 许拯声;孙西;;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博弈模型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发树;何建坤;刘滨;;低碳技术国际转移的双重博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4 何娟;;碳关税: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抑或WTO环境保护豁免[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年03期
5 于国庆;;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3期
6 马华;;WTO规则视野下碳关税措施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7 蔡映纯;;中国如何应对“碳关税”的挑战[J];商业经济;2010年12期
8 丁玉梅;;浅议碳关税[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9 谢来辉;陈迎;;中国对碳关税问题过度担忧了吗?[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10 王建辉;;基于博弈模型的煤炭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雷虎民;;基于博弈论的双边最优化反导规划决策研究[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左平;史媛媛;吕绪华;;铁矿石竞价中钢企参股国外矿山的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3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郑周胜;;中国水污染问题的理论解释及实证检验[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5 裴涛;李飞;;基于PSK调制技术的非合作博弈论功率控制研究[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延利;王玲玲;;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分析[A];2010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段岩燕;田华;申静;;从各利益主体间博弈关系谈我国耕地保护制度[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蒋大生;;危险化学品供应链第三方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艳莹;李响;;认证信息披露方式与企业的认证激励——推动中国认证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冯自钦;;基于财务协同控制的企业集团价值效应博弈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漆海霞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界应用博弈论的常见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景乃权 贺雷;通货膨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N];金融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左永刚;吴联生纵论会计与税务[N];财会信报;2008年
4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邋储怀英 郑弘参;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博弈看全流通过程中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熊仁宇;恐慌是股市非理性下跌的理性反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 慈建伟;关于国家审计监督的博弈论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8年
7 王文;企业迁移研究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马学亮邋周业安;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三部里程碑式著作[N];光明日报;2007年
9 孙涤;祈愿刍议(一)[N];南方周末;2007年
10 梁怡;演化博弈论视角下的制度变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巧;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和规模效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晏鹰;基于个体认知调整的自发扩展制度发育及演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玄亮;船海工程设计中的博弈分析法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童佳;二手车交易风险研究及其博弈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彦伟;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治理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永奎;复杂网络及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动力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金土;复杂系统中的有关特性和动力学行为[D];兰州大学;2010年
8 朱伟明;浙江服装产业集群的博弈与升级[D];苏州大学;2010年
9 毕军贤;煤炭供应链产品质量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王淑娟;中国药品安全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卓成;C2C交易模式中交易选择的信任机制及算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燕;少数者博弈模型及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吴旭;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回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凌玲;基于村民参与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曹白露;关系契约视角下的Partnering信任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6 宋宁宁;基于知识共享的孵化器、在孵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三方博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潘锡泉;产业集群中的可信承诺及治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杜鸯鸯;农户金融合作行为与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相互关系模型及应用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蔚筱Pr;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管理机制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钱盈;碳关税:WTO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制约和映射[D];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2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4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