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地利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市场信息理论的主要差异
[Abstract]: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of various schools of western economics. The market information theory of neo-Keynesianism is represented by stickiness theory, but the neo-Austrian school thinks that there is no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arket information theory represented by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theory. Both theories believe that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re heterogeneous, but the neo-Austrian school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ity and private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expounds the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 by emphasizing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us comes the laissez-faire liberalism argument. New Keynesianism emphasizes the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analyzes the stickiness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ifferenc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of economic subjects, and establishes models such as Phillips curve of viscous information to illustrat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opt the necessary economic policies to intervene in the economy.
【作者单位】: 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
【分类号】:F0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寅丽;不完全理性与经济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曾中秋;以德治国的基础分析——从“经济人假设”谈起[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3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吴永忠;论信息机制转换与技术创新[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6 曲光华;;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辨及其对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启示[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7 李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社会学思考——以“交易秩序”观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8 熊淑英;;意会知识显性化的意义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9 杨晓猛;;哈耶克、布坎南和欧肯的建构理性与市场经济秩序思想述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10 刘艳晖;论市场经济的主体产权及其产权实现[J];商业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璐;周晓唯;;监管“监管者”是保障食品安全重中之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锦洪;;交易、合同和合同法的演进逻辑——基于“主体思维方法”的分析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潘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改革[A];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与发展[C];1991年
5 仉建涛;胡义刚;;现代市场秩序: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耦合——基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宋胜洲;;基于知识的演化经济学——对基于理性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王仲兵;;企业本质新认识:基于资本裂变的视角[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钊;杨建飞;;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探讨[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10 郭玲;;大型封闭式商品房居住区开发的伦理反思[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懋;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艾尚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叶飞;基于主题图的电子政务门户知识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玮;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丁晖;法院内置强制性调解制度的正当性分析和立法展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4 卜实;论合同自由的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张桂萍;产业组织理论的奥地利学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薛翠翠;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刘芳;试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波;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需求表达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沈进城;公共管理理念下政府信息传播体系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梦琦;现代奥地利学派方法论及对经济分析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达;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与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矛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2 刘文忻;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刚性的微观理论基础[J];经济科学;1997年05期
3 王红玲;不完全信息与新凯恩斯主义价格刚性理论[J];经济评论;1997年05期
4 何国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现状和前景[J];江汉论坛;1998年05期
5 钱小平;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与不良债权治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朱丽娟;;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J];北方经贸;2009年04期
7 王军;;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演进及其内在逻辑[J];生产力研究;2009年07期
8 王军;;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述评[J];商业时代;2010年33期
9 何国华 ,范卫清;新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J];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10 冯金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J];教学与研究;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青;;非均衡经济分析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新解释[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2 吴易风;;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论争的历史考察[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灿;;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李健英;;试论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构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胡代光;;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沈越;邱晨曦;;从理性预期到近似理性预期——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研究的新动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李宏权;王晓雪;;市场出清假设的悖论——评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刘厚俊;袁志田;;西方经济学非均衡分析理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中的应用[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勇;诺奖摆向了新凯恩斯主义[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张晓晖;看得见的手到底该有多大[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 周炳林;新凯恩斯主义的“高明复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梁怡;从凯恩斯到宏观经济理论演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郭凯;比尔盖茨富有是因为他能花钱?[N];财经时报;2007年
6 中国银监会 史晨昱 博士;为新凯恩斯主义开一道微观研究之门[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拯救华尔街催生“新兴凯恩斯主义”[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杨培芳;弗里德曼的三根软肋[N];南方周末;2007年
9 梁捷;菲利普斯不曲线[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黄格斯;弗里德曼已逝自由选择永恒[N];证券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明勇;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宋夏;证券市场与产业组织完化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焕明;“凯恩斯主义”盛衰演变与西方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峥;后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比较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京明;现代西方政府宏观经济干预理论发展及其比较[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4 王志伟;全球化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姜梅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辛馨;信息化条件下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7 童文俊;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张婷婷;菲利普斯曲线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余佳;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理论的发展[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2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4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