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性到自主性创新的进化机理研究
[Abstract]:Aiming at the choic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mitating new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ary natur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an evolutionary model, the adaptability of tw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rategies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is obtained, an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from imitating to autonomous innovation is analyzed. This proves the ration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China's choic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trategy in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patter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1251G027)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207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344,JG2012010327) 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创新项目
【分类号】:F06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伦蕊;;从模仿到自主:中原地区大型企业创新行为的文化渊源与演进方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9期
2 杨帆;石金涛;;中国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历程——追溯儒家伦理动因[J];科学学研究;2007年06期
3 盛亚;蒋瑶;;吉利汽车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径[J];科研管理;2010年01期
4 高炜,吴艳;谈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J];前沿;2002年09期
5 崔松虎;金福子;;从模仿到创新——以大德的进化过程看韩国的技术追踪之路[J];生产力研究;2008年04期
6 李真;;技术模仿、转移与创新的贸易利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7 何明升;刘任重;;技术进步策略的群进化观及其社会选择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0期
8 吴延兵;米增渝;;创新、模仿与企业效率——来自制造业非国有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3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王晓东;;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实证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7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8 秦晓敏;;价值链控制能力与产业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9 吴宗法;张英丽;;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研究[J];创新;2011年01期
10 岳书敬;;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差距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陶红军;冯中朝;;湖北省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成刚;;我国高校成本效率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范群芳;董增川;杜芙蓉;;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效率研究与探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孙玮;成力为;王九云;;高技术产业内外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基于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视角的三阶段DEA-windows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梁巧;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和规模效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9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崔龙;次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技术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建红;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陆树丹;基于随机前沿面模型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袁柱;我国上市物流公司技术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韩先锋;中国R&D创新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Robert Kennedy Otieno(奥提努);[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树桁;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2 李思一;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3 胡景岩;创新标的——透析中国技术引进的误区[J];国际贸易;2003年04期
4 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以中原文化为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刘文革,高长春;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吸收-扩散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7 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吗?[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8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9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10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萍;;我国政府公共行政伦理创新策略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虹;;地方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10期
3 何大军;巫景飞;芮明杰;;企业创新战略视角下产业模块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计算机产业史的考察[J];管理学报;2010年02期
4 冯杰;回归古典与接近自然的经济进化理论[J];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5 马克·罗伊,历咏;法与经济学中的混沌理论与进化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1期
6 郭亚军;;模仿型创新战略与自主创新能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朝霞;企业满意利润 质疑传统经济学[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06期
8 麦全法;蒋菊生;;生态产业的理论依据与生态进化[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王发明;;基于进化博弈论的专业化产业区动力机制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李涛;王敏锋;李敏;;整体论取代还原论——创新经济学的范式变革[J];生产力研究;2007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胜洲;;基于知识的演化经济学——对基于理性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2 陈理飞;袁建辉;;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关于人的经济秉性的科学依据问题的探索[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江波;经济演化及其突现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范云;产业创新动态系统的进化博弈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51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5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