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建模与反馈仿真分析——以永修星火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Abstract]:The circular economy model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 is a complex socio-economic system, which is studied by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modeling metho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cluster development dilemma, this paper constructs its growing upper limit model,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circular economy model constr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 The system simulation analysis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model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test of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 of countermeasure implementation is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of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4001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0948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1503)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CB200809232)
【分类号】:F061.3;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伟;;基于循环经济上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4期
2 王志宏;许可;;基于耗散结构的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3 尤振来;刘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及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4 贾伟强;;X-0-1行列式反馈基模计算法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3期
5 王发明;刘传庚;;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6 贾仁安,胡玲,丁荣华,朱丽萌,万景平;SD简化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7 张绪清;;资源型城市中期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霞;贾仁安;;复杂系统顶点赋权因果关系图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麻昌港;张劲松;;桂西南资源富集产业集群就业效应分析——以崇左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左和平;;全球价值链下特色产业集群升级机理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4 闫军印;宋怡;都沁军;;矿业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年11期
5 李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2008年11期
6 孙威;董冠鹏;;基于DEA模型的中国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7 叶蔓;王要武;;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策略[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4期
8 贾伟强,朱文渊;系统入树反馈基模生成系向量生成法[J];系统工程;2005年07期
9 谢磊;李一智;;中国股票投资者个股投资风险SD模拟[J];系统工程;2006年05期
10 赵禹骅;李栋龙;李可柏;;系统动力学模型反馈环的枝向量行列式拓广算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贾仁安;王翠霞;涂国平;贾晓菁;;系统动态反馈复杂性层次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乃军;资源枯竭地区产业集群建设演进机理与产业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登峰;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石庆喜;因果图学习与推理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贾伟强;基于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合作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贾晓菁;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谢磊;我国股票投资者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张力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慧文;弘宇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程梦来;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可柏;反馈环计算法与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D];南昌大学;2005年
4 冯贵秀;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宁煤集团煤炭开发能力分析和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孙静;镇江市工业竞争力及系统动态仿真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6 李进;基于流率基本入树的复杂系统反馈分析的计算机实现[D];南昌大学;2007年
7 魏晓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骆建栋;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吴楠;唐山市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10 陈务江;化工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胜利;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2 赵西君;吴殿廷;戎鑫;何燕;;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宁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3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4 邢文杰;;对政府在资源型城市主动性产业转型中作用的经济思考——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于志明;孙宋芝;;资源型产业城市发展规律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3期
6 陈文华;刘善庆;;产业集群概念辨析[J];经济问题;2006年04期
7 武芳梅;;“资源的诅咒”与经济发展——基于山西省的典型分析[J];经济问题;2007年10期
8 李瑞丽,陈志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退化——基于组织生态学的分析[J];科技导报;2005年06期
9 王悦;生态学集群理论对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10 刘传庚;魏振宽;吴钢;;产业刚性与矿产资源城市转型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何炳光:资源产出率将成为十二五规划重要指标[J];创新科技;2010年02期
2 王会龙;;积极、务实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J];新远见;2008年05期
3 张天蔚;孙彤;;由日本的实践看我国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融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12期
4 张超;;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0年09期
5 原二军;;循环经济蓄势待发[J];中国报道;2009年01期
6 傅德辉;;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一票否决”[J];人民论坛;2009年14期
7 张志强;;我国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8 哲夫;;只有循环经济才可以救环境[J];绿叶;2010年03期
9 ;大连市首个循环经济区揭牌[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03期
10 崔伟利;许颖;;搭建循环经济平台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J];环境经济;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翠玲;;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王颖;;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世界城市[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蕊;;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的挑战[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张孝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突破传统观念,科学发展循环经济[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6 陈国生;唐婧;刘伟辉;;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构架研究:以湖南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7 雷电;;节能减排标准化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技术推进作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又好又快建设生态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鹰;“循环经济”激活山东[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开宏;循环经济的循环障碍何在[N];湖南经济报;2005年
3 新化;循环经济助推格尔木腾飞[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记者 李己平 通讯员 王春宝 申文利;吉林省白山市: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N];经济日报;2008年
5 张晓昊;着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卫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N];酒泉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立嘉;循环经济发展驶向法治快车道[N];市场报;2008年
8 记者 柳悦;本市建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N];天津日报;2008年
9 记者 童亦弟;首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开幕[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环境保护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副主任 刘国才;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于励民;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林;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丽莹;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赵莹;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佘金龙;基于循环经济的公路项目评价[D];长安大学;2010年
5 林杰;石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6 张亚红;陕西省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田玉星;基于熵值法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8 于晓梅;西安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刁沙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石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10 张永安;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51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5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