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剩余价值理论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9-05-13 10:42
【摘要】: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总结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所建立起来的划时代的理论。文章认为,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需要回到其出现的历史条件中去,同样,面对发展的历史条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定它,从而使其有当今经济发展更为现实的指导作用。
[Abstract]: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is an era-making theory established by Marx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y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is historical era. The article holds that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needs to go back to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which it appears. Similarly, in the face of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we need to re-examine and identify it, so that it can have a more realistic guiding role in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一般项目(思政课专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编号09JDSZK05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邓小华,李慧;亚当·斯密的优势原理和国际贸易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吴先伍,吴兴华;理想人格的当代视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艳;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曙光;知识经济与社会形态、历史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关海庭;中俄体制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从价值观念看渐进转型模式的合理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杨河;马克思认识论基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心华;;思想上高度解放,学术上实事求是——高放先生对“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的研究述评[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放;;苏共怎样取得而又丧失执政的合法性[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刘俊男;;国家起源的理论问题及中国个案分析[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士启;;徐特立论教师工作的崇高性[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敏;;政府治理要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窦正斌;;全能主义行政体制对社会性效率的诉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永华;;马克思列宁的分工理论与斯密定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李济广;;马克思主义与“公有民营”[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天宇;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王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邓金堂;高技术经济的制度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宛斌;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3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4 周刚;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谭辉雄;试论社会党人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成义;我军人才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靳书君;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阶段党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宋吉生;新形势下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9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曲芳艾;论当今世界民族分离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李博;;剩余价值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价值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2期

2 王应涛;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3 朱秋白;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鞠讯;;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1期

5 李炳炎;公共必要价值论[J];经济问题;1987年05期

6 武文军;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吗?[J];甘肃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7 严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8 任志俊;;关于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胡镔;谢鸿昆;;剩余价值与当代社会[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周文夫;劳动价值论是探寻剩余价值理论的钥匙——读《资本论》札记[J];领导之友;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晓东;;《资本论》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晓东;;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姚宇;;《资本论》与经济危机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综述[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少军;环保影响经济发展吗?[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应用经济学理论:在服务实践中走向繁荣[N];人民日报;2008年

3 吴江;为何会有“环保影响经济”的说法?[N];福建日报;2006年

4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李跃华;经济发展中的幸福困局[N];解放日报;2011年

5 清 源;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N];楚雄日报(汉);2005年

6 杜光;剩余价值理论的新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7 刘孝新;剩余价值理论仍具适用性[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林振淦;非公经济还要“允许”吗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戴书华;人是经济发展价值本源[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孙维广;谋取经济发展的“低代价增长”[N];营口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2 罗静;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何志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浙江大学;2012年

7 程炼;劳动分工、不可贸易的服务产品与开放环境中的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孙伊然;权力制度、国家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7年

9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诚至;文化、制度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高金龙;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建龙;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世州;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董剑;缪尔达尔经济思想评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彭鸿;武汉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让刚;县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晶晶;有限理性与资本主义精神[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韩立鑫;制度与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5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75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