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陷阱

发布时间:2019-08-17 22:01
【摘要】:本文在一个扩展的Ramsey模型中,通过考虑食物消费和营养对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探讨了健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健康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本文研究表明,来源于食物消费和营养的福格尔型健康人力资本不能产生内生经济增长机制;但是,如果有外生技术进步,这种福格尔型的健康人力资本可以扩大经济增长率。这一结论从理论上说明了福格尔关于来自于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的经验结论。第二,通过考虑最低消费和营养水平限制对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本文证明了福格尔型健康人力资本会导致经济中存在多重均衡,这有助于解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以下现实,即富国具有高资本、高健康和高消费水平,而穷国正好相反。
【图文】:

均衡状态,生产函数


)/h(c*)<1(22)均衡状态(k^*,c^*,h^*)是鞍点稳定的。否则均衡状态(k^*,c^*,h^*)是不稳定的。根据定理2和性质2可知,在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下,均衡状态的唯一性和稳定性由健康产出函数决定。下面分别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健康生产函数下来讨论经济的动态行为。(一)唯一的均衡状态:健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一小节假设健康生产函数是一种新古典形式的函数,并且是σ次其次的,即它满足h(ωc)=ωσh(c),h(0)=0,,h'(c)≥0,h″(c)≤0,limc→0+h'(c)=+∞,limc→+∞h'(c)=0(5')图1唯一均衡状态的情况为分析均衡的唯一性,令经过调整后的人均有效形式的资本、消费和健康水平分别为s觡≡k/Aα1-σ,c~≡c/Aα1-σ,s豩≡h/Aασ1-σ由此有s觡/s豩=k^,c~/s豩=c^,s豩=h(c)/Aασ1-σ=h(c/Aα1-σ)=h(c~)。根据以上有关健康生产函数的假设条件(5')式,有以下定理3:定理3:在假设条件(2')式、(3')式、(3″)式和(5')式下,只要h'(c)不是常数,经济中存在唯一的鞍点稳定均衡状态(s觡*,s豩*,c~*),它满足(20)式和(21)式。定理3的经济学含义可以通过图1得到直观的解释。在图1中,直线OE表示经过调整后的人均有效消费同人均有效健康人力1492012年第6期

曲线,多重均衡,高水平,健康人


图2经济中的多重均衡:健康人力资本具有最低消费限制等于常数c^*。因此,(c~*,s豩*)一定位于直线E1E2上。又根据健康生产函数,均衡时(c~*,s豩*)也一定位于曲线E1BE2上。由图2可知,当且仅当h(c~1)>c~1/c^*,即h(h'-1(1/c^*))>h'-1(1/c^*)/c^*时,曲线E1BE2和直线E1E2有两个交点。这就表明经济有两个均衡点。此外,由图2可知,在低水平的均衡点E1处(此时经过调整后的人均消费水平为c~*l),健康生产函数的斜率E1OE2比直线E1E2大(即h'(c~*l)<h(c~*l)/c~*l),而在高水平的均衡点E2处(此时经过调整后的人均消费水平为c~*h)正好相反(即h'(c~*h)<h(c~*h)/c~*h)。所以,根据性质2,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另外,通过简单的分析不难知道,高水平的均衡点E2具有前面均衡点的一切性质。定理4对理解现实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定理4可以看出,当经济位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之上时(即位于c~*l的右边),经济会收敛到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此时,如果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经济将会持续发展下去。但是,当经济位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之下时(即位于c~*l的左边),它会收敛到0,这一状态对应着现实经济中的极度贫困状态。当初始状态位于低水平均衡点E1之下时(即位于c~*l的左边),即便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经济也永远难逃贫困状态。因此,低水平的均衡状态E1成为一个分水岭。位于E1两边的不同经济,即使它们开始相差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经济中的人均产出、人均消费和人均健康状态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位?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ZD073)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SHKXZD004)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101)的资助
【分类号】:F240;F0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东平;段万春;;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姗姗;;工资增长率之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福垣:失业率上升与发展战略有关[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1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路雄;;农民工是居民中最具提升消费潜力的群体[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2 冯先宁;;消除劳动力歧视,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国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巫继学;农民工催生城市“新消费主张”[N];消费日报;2007年

2 巫继学;农民工催生城市“新消费”[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郑志国;重新认识劳动力低成本[N];学习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左亚军;蓝山搭建平台促劳动力有序转移[N];永州日报;2006年

5 钱琳;失业率高企阻碍美国经济复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宋时飞;期待提工资后下一步[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主席 黄孟复;把稳定就业作为发展小企业第一目标[N];中国工商报;2010年

8 邓聿文;扩大内需关键要提高居民工资收入[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新华社记者 胡创伟 张勇;更多人才“登陆”[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记者张勇、胡创伟;跨海打工热持续升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庞吉芬;青岛市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刘楠;社会地位、人力资本和宏观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单文严;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消费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高满;城市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静媛;制造业劳工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8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28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