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资本与知识:理论批判与现实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capital and knowledge, as elements of productive forces, are closely United in social produc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combined capital and knowledge are criticized by Marx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 principle of abstract control,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a realistic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In our social life, capital and knowledge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oduction, but it is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30920130132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NUST2011PYXM11)
【分类号】:F0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欧阳曦;;金吾伦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J];创新科技;2009年03期
2 刘俊杰;;卢卡奇物化学说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3 李佳;;论劳动的对象化和劳动的异化——读《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许德顺,许贻士;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论质疑——与涂金坤同志商榷[J];生产力研究;1997年03期
5 林甲乙;人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陈学明;;马尔库塞对现代西方社会“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现象的批判[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4期
7 郑又贤;辩证否定范畴新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黄楠森;;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可供选择的思路——对叶险明著《“知识经济”批判》一书的几点想法[J];哲学研究;2007年12期
9 И.多勃雷宁 ,王兴权;现代意识形态斗争方向的多样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10 单伟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毅敏;;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潘宁;丁丽丽;;论马克思的异化观及其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启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黄灿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矣——老子的“为无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道[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4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熊映梧;;未来社会生产力将如何运行[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6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韩景元;杨鹏起;卢艳丽;;生产力的矢量增长模型——知识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制度生产力[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于光远;;在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开幕式上的学术报告[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林国标;和谐社会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2 采访人 本雅明·布鲁姆博格 潘·诺格内斯 王平 译;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关怀是什么[N];学习时报;2008年
4 单提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实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单提平;构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赵修义 郁振华;默会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哲学话题[N];文汇报;2000年
7 北京 吴英;唯物史观提供的仅仅是方法吗[N];北京日报;2008年
8 世科;吴英:对唯物史观基本解释模式的重新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李明叶;浅谈恩格斯的两种社会生产[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学杰;论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发展观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国富;现实的历史的有限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3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辉;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人性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白雪晖;生存矛盾与非理性主义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立秋;异化的生存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成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D];清华大学;2008年
8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仕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蒋志红;青年卢卡奇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曲丹丹;社会与人的感觉[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孙华英;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静;生存异化与人道主义人性观[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佳;马克思怎样从形而上学的社会批判转向科学现实的社会批判[D];苏州大学;2009年
7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俊光;弗洛姆的异化思想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之比较[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柴丹璐;异化问题的哲学审视[D];长安大学;2009年
10 荣鑫;符号社会状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2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