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与社会合作——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讨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资助项目《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机制的实验研究》(项目号13SK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脆弱性及社会治理机制研究》(批准号14CJL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批准号12BJL039)资助
【分类号】:F06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连洪泉;周业安;左聪颖;陈叶烽;宋紫峰;;惩罚机制真能解决搭便车难题吗?——基于动态公共品实验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2 叶航,汪丁丁,罗卫东;作为内生偏好的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3 韦倩;;增强惩罚能力的若干社会机制与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4 陈翔云;连洪泉;;公共品供给的实验研究及其未来可能的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12期
5 宋紫峰;周业安;;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10期
6 周业安;宋紫峰;;收入不平等、外部奖惩机制和公共品自愿供给[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纪青;杨硕;华丽;袁磊;杨健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人利他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黄璜;;合作进化模型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年02期
3 黄璜;;合作进化模型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许娇;周小亮;;知识生产激励锦标赛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5 何轩;;寻找理性经济行为的逻辑新起点——试论中国传统伦理下的中庸理性经济人[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6 王覃刚;冀红梅;;利他行为、社会资本与制度演化[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7 潘云华;吴兵;;论社会分工对现代人性的型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王宇;;选择背后——基于EEG脑电监测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23期
9 徐力方;潘云华;;“经济人”辨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徐国君;胡春晖;;伦理导向会计的人文机理与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娇;周小亮;;互惠偏好视角下的知识生产激励锦标赛模型之反思与探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和平;张博;周建波;张志祥;;不同文明间经济动力学机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复活节岛和摩梭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比较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杜晓芬;;由三种立法解读合作——合作经济学新进展[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张同龙;;企业捐赠动机考察:自利,还是利他?——来自中国12个城市1268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小亮;笪贤流;;偏好、制度与行为共生演化视角下金融危机之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刁伟涛;;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和降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林宏伟;邵培基;王讯;桂波;;考虑利他主义的网络广告运作创新激励机制设计[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小亮;韩涌泉;;“唯物史观”视角下偏好演化及其应用分析——基于“生产方式——人的本质——个体偏好”互动演化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皓白;社会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江奇;“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敬伟;基于互惠性偏好的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和谐经济的贡献[D];重庆大学;2010年
6 潘从文;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杜鹏;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体文化选择的利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四海;基于社会网络和博弈论的合作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太盈;斯密思想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傅俊华;虚拟团队(VT)激励管理的新视角[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侯勇;个人慈善行为的伦理动因及其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玉静;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房地产市场购销主体演化博弈行为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6 王艳华;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对再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翠芳;惩罚、声誉与重建信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文婷;榕江县幼儿教师资源配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梁海音;经济学理性的本质及其在不同决策环境中的表现[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e,
本文编号:253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