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兼与汪海波、何伟与胡钧等三位教授商榷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0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以宁;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03期
2 王璐;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百年论争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3 任洲鸿;劳动产权与劳动力产权辨析——兼与张亚斌等同志商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4 许兴亚;《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的若干范畴[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5 邱海平;重新认识大生产和小生产及其重大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6 连建辉,黄文峰;对“股票期权制”本质的再认识—一种关于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价机制[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7 吴宣恭;西方现代产权学派对产权关系社会性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比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9期
8 冯玉军;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空;正确认识企业性质——评“新公有制企业”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5期
10 秦美珠;论人的自由个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读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俊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邓光君;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越子;企业权力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胡兵;“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原则论纲[D];清华大学;2006年
10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清丽;知识产权评估及其变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张清涓;英国农村雇佣劳动力的发展与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兴起[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樾;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汤继伦;现阶段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研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颖;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吉林大学;2004年
6 董传岭;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有祥君;公共权力占利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刘茹欣;优化产业结构与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永华;中美合同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冯海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