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制造业贸易在美受阻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科研编号:13XNH099)中间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2.6;F7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长ng;;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我国可能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1年02期
2 卢仁祥;;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际贸易政策内生性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2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殷越男;;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对策[J];当代财经;2012年07期
2 蒋钦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美国重振制造业框架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1期
3 殷越男;;后危机时代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战略设计[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3期
4 李佐军;唐波;;美国重振制造业缘由探究与中国的选择[J];改革;2012年11期
5 袁冬梅;刘建江;;美国制造业重振中的资本回流困境与对策[J];学海;2012年01期
6 王海兰;牛晓耕;;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优化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小敏;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美对华投资和贸易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宜红;徐世腾;;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6期
2 吴宗金;;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华;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演进与新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李怀政;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新探索——读《新政治经济学》有感[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7期
3 ;经济学术会议信息[J];生产力研究;2008年13期
4 黎之焕;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李增刚;刘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与新政治经济学结合[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朱玉;革新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又一次尝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J];人文杂志;1990年02期
7 简新华;必须重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J];财经科学;1993年04期
8 王莹;张亮;;政治经济学的渊源、演变与复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方杏村;华红莲;;试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期
10 黎之焕;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经济体制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文进;;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主要区别辨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张明龙;;推进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3 胡家勇;;改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主要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4 张丽;;试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核心问题的现实意义[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总目录[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邹薇;;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新阶段[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梁东黎;;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富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特征、来源和缺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群梅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人”:新政治经济学的革新与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华芳;新政治经济学如何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厦门大学;剖析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全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穆土;对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探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章元;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高级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3年
7 梁怡;政治学经济学融合新政治经济学回归[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夏振坤;从“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转变[N];湖北日报;2009年
9 执笔 胡家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记者 陈熙涵;中国改革三十年研究丛书推出[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郁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杨勇;市场的政治涵义:市场社会的生成与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韩福国;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俊杰;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军波;关于经济相互依赖与政治冲突的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D];外交学院;2003年
2 吴佳惠;再分配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曾军荣;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U,
本文编号:2534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