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中行业协会的构成体系与运行机制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2009ZK3164)
【分类号】:F062.9;F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金喜;;行业协会的产业集群创新治理功能分析[J];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2 郑春芳,吕春成;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3 朱桂龙 ,彭有福;发达国家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2期
4 李文博,郑文哲;企业集成创新的动因、内涵及层面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9期
5 朱浩,章荣中;论企业技术集成创新与反求技术创新[J];科学学研究;2003年S1期
6 侯仁勇,胡树华;企业产品创新平台的构建及其转换[J];科研管理;2003年04期
7 胡树华,汪秀婷;产品创新平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PNGV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3年05期
8 牛树海;;行业协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陈劲;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晓东;;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IS)集成的策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李新宁;对我国玻璃纤维行业营销策略的分析[J];玻璃纤维;2003年06期
3 许胜江;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平台及其价值与管理[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4 郑贵斌;;创新的理论渊源、发展轨迹及其启示[J];创新;2007年01期
5 戴端;刘永传;;设计人才之嵌入式集成创新培养范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5期
6 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袁顶国;陈亮;;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精品课程技术平台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翟运开;;面向企业创新的区域创新平台及其结构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9 邱栋;;集成创新——工业设计的必由之路[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罗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基于广东龙江家具产业的调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郝云宏;李文博;曲亮;;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深层耦合机理及其复杂性涌现[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韵江;刘立;;战略演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俊;朱欣民;;论中国企业的全面集成创新管理(TIIM)——基于3C融合的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莉;谢景云;;软件企业集成创新的模式研究——深圳金蝶中间件公司经验及一般启示[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朱孔来;李俊杰;;对集成创新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班组全面创新管理在中央企业基层班组的研究与探索[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Research on Economy of Management Integr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卫东;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史宪睿;企业集成创新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继宏;专利标准化视角的多维集成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琦玮;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赵立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曹素璋;基于组织与知识双重平衡的中药制药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齐莉丽;社保基金信息生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永;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鲁铭;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明;高技术集群产学研集成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全伟;后发企业技术链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巨峰;国防科技工业“民技军用”实施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刘雨龙;我国西部地区企业集成创新模式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舒文帆;A公司新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应辉辉;完善中小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林永生;深圳市好日子广告有限公司网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耿娜娜;江苏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文碧竹;长株潭两型社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友金,杨继平;集群中企业协同竞争创新行为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6期
2 陈自芳;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服务器——德国的技术中心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02期
3 许庆瑞,郭斌,王毅;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4 赵坤;;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基于温州剃须刀行业的个案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麻勇爱;雎国余;;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恶性竞争——一个基于无限期重复博弈模型的解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蒋爱玲;中介服务机构的体系、功能及其运作特点——从香港的经验谈起[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7 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8 喻明;英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07期
9 徐冠华;2002年全国科技工作十大任务[J];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02期
10 邵凯旋,吴小波,杨阳,刘爱东;发达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坤;;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基于温州剃须刀行业的个案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曾繁华;彭绍仲;柳鹏飞;;粤鄂两地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对比——基于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环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3 夏永红;;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机制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1期
4 刘锦英;;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徐建牛;孙沛东;;行业协会:集群企业集体行动的组织基础——基于对温州烟具协会的案例分析[J];浙江学刊;2009年01期
6 宋炳良;;上海临港新城产业集群发展策略[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志峰;王娜;;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运行及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7期
8 易福进;游珊;;厦门卫厨业跻身“百亿俱乐部”迎首个“百亿产值年”[J];福建轻纺;2011年01期
9 孙剑;孙文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系统特征、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10 张璇;;太原市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运行情况初探[J];太原科技;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向飞;董雪静;王曦;;行业协会在高新区产业集群化中的作用[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7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崔苗;我省各市工经联(经团联)秘书长工作会议召开[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2 ;“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发展模式可行[N];消费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彭松;创造更佳业绩 开创美好未来[N];乐山日报;2008年
4 记者 高智虹 通讯员 董学文;青龙首个产业集群挂牌[N];秦皇岛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韩竞;集群是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N];中国纺织报;2010年
6 孙法章 任清松;临邑民企做强六大产业集群[N];德州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郭程;如何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N];开封日报;2008年
8 记者 吉明亮;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N];金华日报;2006年
9 方文;产业集群组团亮相上海家纺展[N];国际商报;2006年
10 柯然;壮大产业集群,推动汕头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N];汕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慧;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张霓;论企业社会资本的运行机制以及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3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大伟;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冬华;欠发达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柯利;我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管在高;中国管理咨询业协会研究:性质、功能及运行机制[D];苏州大学;2006年
8 默菲菲;欧美管理咨询业协会:功能、运行机制、成功经验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6年
9 吕波;高新技术企业网络化合作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