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与形式对偶说的逻辑不足和拓展方向——与裴宏博士商榷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年02期
2 丁堡骏;;评萨缪尔森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裴宏;;实体与形式对偶的劳动价值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堡骏;是马克思只走了半程吗?─—关于转形问题答西方学者[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2 丁堡骏;;再生产平衡条件公式是如何被引入转形研究领域的[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3 阿兰·弗里曼;孙寿涛;;没有马克思经济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壮大起来?[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11期
4 丁堡骏;转形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5 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年03期
6 藤森赖明;李帮喜;;固定资本的更新与马尔可夫过程[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统乔;评萨缪尔逊对剥削概念的“理解”和对价值转化理论的“概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白瑞雪;白暴力;;价值转形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温特尼茨、米克与迪金逊等[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12期
3 林金忠;;所谓“转形问题”的方法论症结[J];经济学家;2011年06期
4 白暴力;“价值转形问题”的塞顿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5 康世立;驳萨缪尔森在价值转化问题上对马克思的攻击[J];世界经济;1984年04期
6 钟朋荣;价值转化中的“误差”及消除的办法[J];江汉论坛;1983年01期
7 赵宗云;关于社会主义价格形成基础的几个问题[J];财贸研究;1984年02期
8 朱沁夫;论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与李啦┦可倘禰J];湖湘论坛;1994年04期
9 苏星;再议生产价格问题[J];经济学家;1989年03期
10 周冰;社会主义价格形成基础及其机制[J];经济学家;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价值转化论的创诊者——黄锦奎[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2 史如海;;价值转化 点石成金 引人瞩目的“价值转化工程”[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3 朱奎;;转形问题:一个动态分析框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雄飞;;如何理解马克思转形理论的内在逻辑?——评鲍特凯维茨的转形模型[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丁松传;;“价值转化”初探[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6 张崇康;徐则林;亢巨富;;运用价值转化工程发展先进生产力[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7 何韶岗;;价值转化工程与价值工程[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8 胡世祯;;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资本论》第3卷第11章研读[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洪灏;;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丁堡骏;黎贵才;;转型问题研究的马尔科夫过程解法之迷途——评森岛通夫转型问题的解法[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发期货总经理 肖成博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市场机制[N];期货日报;2009年
2 张海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须坚持生产价格理论[N];经济参考报;2003年
3 广发期货总经理 博士 肖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市场机制[N];期货日报;2009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刘学敏;张卓元价格研究的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汤可可 市政协研究室主任;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纪念碑[N];无锡日报;2008年
6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经济学说与当代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木土;分析价格运动规律 探讨价值价格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殷国明 仲大军;虚拟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9 潘叔明;劳动价值论历史地位(十五)[N];福建日报;2002年
10 乌杰;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N];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2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章艳;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探析[D];新疆大学;2008年
2 左莉;产业转型中价值转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徐祥军;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郭艳倩;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09年
5 李鑫;对转形研究两个焦点问题的看法[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6 朱高鹏;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纪超凡;马克思市场竞争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王涛;资本有机构成对平均利润形成的实际影响[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9 李接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胡月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5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