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好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激励与惩罚相兼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宪强;何佰洲;;试论农村住宅投资与农居地整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胡文木;“市民社会”——西方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玉连;;社群合作与共享资源的自发治理[J];当代财经;2006年01期
4 沈金华;关于当前我国有限政府建设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3年01期
5 沈金华;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模式——福建省宁德市农村社会化服务联动网建设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时永才;再论法官的职业化[J];法律适用;2003年03期
7 熊玲君;仁慈抑或正义——谈现代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孙笑侠,应永宏;论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J];法学;2001年09期
9 吕建高;论哈耶克法治观的本体基础[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盛冰;教育中介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高教探索;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澜涛;;简论公共财政的经济内涵[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施雪华;孙发锋;;行政战略的分析框架及其中国意义[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3 金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董海军;转轨与国家制度能力研究:一种博弈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9 鲁国锋;“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规制的取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泰显;《老子》政治观与社会伦理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韩光明;意思表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宋国帅;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朱曦;基层法院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3年
5 陈洪连;东方儒家伦理和西方权利伦理的比较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蔡秋杰;放松保险费率管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关雁春;中产阶级:现代法治的社会结构性支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刘雪妍;浅析教唆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柯政;地方政府的课程政策执行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卫国;二十世纪德、苏、美三国来自政治层面的反科学行为分析[D];广西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洪;;“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2 黄晓莉;杨利平;;破解区域技术创新路径依赖的制度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从军;;信息经济学给《资本论》研究和发展的启示——从《资本论》的暗含假设谈起[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4 龚一萍;;经济发展的制度功能效应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李攀艺;覃燕红;何磊;;公平偏好视角下的行为合约激励理论研究评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伟;;浅析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当代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7 陈军;劳本信;;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晓庄;;价值观体系与制度创新[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任庆;;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到恢复型经济的转变[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关于奖励2006-2007年优秀论文的决定[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曹荣庆;李志远;;邓小平理论与市场经济建设[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5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晓鹏;激励机制这个思想无处不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秋风;经济学是谁的经济学[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田国强;赫维茨:他的理论与中国市场化改革有关[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徐振宇 何早早;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江西财经大学 彭兴庭;经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N];人民日报;2005年
6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秋风;比弗里德曼再“古典”一些[N];中国经营报;2006年
7 徐瑾邋李成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机制[N];中国经营报;2007年
8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丁开杰;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分配正义[N];学习时报;2006年
10 许新三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本报记者 向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从何而来[N];南方周末;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志涛;自然垄断产业的公私伙伴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雷华;政府规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蔡晓月;熊彼特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4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邓金堂;高技术经济的制度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魏凤春;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D];南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有玉;代理问题的行为经济学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巴红静;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晋商顶身股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意识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尧凤仁;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许再成;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利益组织共容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陈妤丹;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6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