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解析空间相关的来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9-11-29 09:31
【摘要】: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研究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发现要素流动存在两种类型的空间交互作用,分别是流出地空间相关和流入地空间相关;更进一步,本文将要素流动方程转化为易于估计的空间相关模型。因此,本文为LeSageandPace(2008)类型的空间自相关计量模型提供了一种经济学解释。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跨省人口流动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即资源流动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空间相关,并且忽略空间相关会导致模型估计结果不可靠;大量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空间相关的结论是稳健的。此外,空间相关的引入有助于更合理地解释"边界效应"、"全球化缺失之谜"等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金保;才国伟;;多边重力方程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0年05期

2 蔡f ,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2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3 匡翠芳;张云英;;关于农村留守女性的文化素质及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刘艳;王学力;;人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钟斌青;刘湘南;;基于空间化PageRank算法的人口流动空间集聚性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5期

6 李扬;刘慧;;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7 赵宝春;;消费者伦理信念水平与其出生地的关联: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8 范丽娟,程一;留守女:现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群体[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芳妹;龙志和;;农村劳动力流向决策研究——一个模糊决策方法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肖严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及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江淮论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安慧;李增永;;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本培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4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5 苗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剩余劳动力迁移定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姜海;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黄金辉;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险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敬源;劳动力流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燕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毕文国;转型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欧阳敏;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岳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工荒”现象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史婷婷;职业技能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谢芳;农民工就业歧视[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林建鸿;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家庭养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雪娥;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和东;施建军;;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67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7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