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空间相关的来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金保;才国伟;;多边重力方程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0年05期
2 蔡f ,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2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3 匡翠芳;张云英;;关于农村留守女性的文化素质及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刘艳;王学力;;人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钟斌青;刘湘南;;基于空间化PageRank算法的人口流动空间集聚性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5期
6 李扬;刘慧;;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7 赵宝春;;消费者伦理信念水平与其出生地的关联: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8 范丽娟,程一;留守女:现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群体[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芳妹;龙志和;;农村劳动力流向决策研究——一个模糊决策方法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肖严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及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江淮论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安慧;李增永;;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本培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4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5 苗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剩余劳动力迁移定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姜海;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黄金辉;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险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敬源;劳动力流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燕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毕文国;转型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欧阳敏;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岳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工荒”现象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史婷婷;职业技能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谢芳;农民工就业歧视[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林建鸿;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家庭养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雪娥;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和东;施建军;;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67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