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诸大建,黄晓芬;循环经济与中国发展的C模式[J];环境保护;2005年09期
2 邓华,段宁;“脱钩”评价模式及其对循环经济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刚,刘传玉,唐相龙;天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J];规划师;2005年11期
2 贾文雄,张小平;定西地区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3 段海俊;甘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现状与思考[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阎述乾;入世后甘肃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培育[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牛星,欧名豪;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徐秋云,王生林;渭源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王秋霞,王风,高崇岳;重视草料产品质量 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J];甘肃农业;2004年11期
8 白艳英;江梅;尹航;邹兰;;资源环境约束状态下的电力行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齐秀丽;张丽莎;陈维健;;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4期
10 蒙慧;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缺陷及对策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孟维华;;循环经济的市场本质[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静;傅泽强;;循环经济模式:国际经验及我国策略[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琪;王兴杰;孙瑛;;济钢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晓芬;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城市绿色竞争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侯佩旭;甘肃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战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鲁雪峰;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林森;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瑞萍;我国西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晓军;循环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07年
6 吕剑平;面向21世纪甘肃省农村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7 冯巧玲;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春燕;张英;;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中国物价;2011年05期
2 吴雪会;;论低碳经济视野下大学生的素质[J];新西部;2010年09期
3 魏下海;余玲铮;;空间依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重新解读中国的EKC假说[J];探索;2011年01期
4 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年02期
5 许广月;;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6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7 尹晓芬;王灏;;低碳经济下碳金融博弈所能获取最大的战略权益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徐本鑫;;低碳经济下生态效率的困境与出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朱四海;;碳减排与减排经济学[J];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10 ;“低碳”:人类面向未来世界的不二选择——我国城市低碳化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综述[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卢珊;;经济危机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博;曹明明;;基于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7 陈贵松;陈建成;陈秋华;;森林旅游业低碳化探讨[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8 谢贤政;李进华;;安徽省工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芳;;清洁生产——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莫神星;;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欧盟低碳能源法律政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翠香;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N];青海日报;2004年
2 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晔枫;生态结构破坏的老路可以避免吗?[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卢铮;G8峰会今日正式召开[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记者 胡煜军;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省环保局局长 王国才;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N];吉林日报;2008年
6 黄晓卉;以环保决策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东胜区环保局副局长 李保林;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三大关系”[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8 陈建萍;“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通讯员 周永强 易竹君;阜康: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两手抓”“两手硬”[N];昌吉日报;2008年
10 宁秀夫;宽城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王文哲;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迟远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9 李红莉;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伟琴;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一新;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7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8 孙可;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锐;沈阳市能耗与经济、环境及人口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思思;中国FDI、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8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