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与舒尔茨经济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泉民;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J];文史哲;2003年04期
2 毛丹,王萍;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3 李若谷;;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可持续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4期
4 杨伟兵;森林生态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兼论刀耕火种的分类体系[J];农业考古;2001年01期
5 谭宇;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6 冯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刘薇,侯军岐,张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推广现状调查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8 郑彩祥;张黎;;试论知识农业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9 方青;多元 平等 综合 渐进——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孔丽;;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晖;陈漫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寻查与反思——来自湖南五市六乡十二村的调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鄢军;陶忠元;;关于农村组织研究的一个理论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允卫;黄祖辉;;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雪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论解释与模型分析[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时磊;杨德才;;决策群体、竞争规则与长期的经济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史的再解释[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10 董正华;;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理论、历史、现实与出路[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张冬平;中国农业结构变革与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余章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阳昌寿;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皮立波;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海涛;投资与城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桂梅;构建高效运行的融资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倩文;小城镇与乡镇企业互动关系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陈碧霞;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芳娟;论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中的人力资本投资[D];西北大学;2001年
7 吕艳;非国有经济的间接金融支持[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8 陈晓华;我国四元经济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D];广西大学;2002年
9 孙喜英;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基本出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王喜莲;积极推进长治市小城镇健康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刘易斯与舒尔茨经济发展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1年01期
2 孙学敏;刘易斯与舒尔茨经济发展理论比较[J];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S1期
3 牛仁亮;二元经济中劳力利用的理论探讨─—评刘易斯同舒尔茨的一场著名论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01期
4 梁小民;威廉·阿瑟·刘易斯[J];世界经济;1981年08期
5 冯宗智;杨云龙;;品牌领导整合 本刊独家专访唐·舒尔茨教授[J];科技智囊;2001年12期
6 浦一舟;对一系列事件的捆绑式质疑[J];新经济杂志;2005年05期
7 杨永华;;试论舒尔茨乐观的经济增长理论——兼与靳文志商榷[J];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舒尔茨与穷人经济学[J];管理与财富;2006年10期
9 张宏娜;;浅谈人力资本理论下我国的教育投入[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10 谭中维;;1979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访问记[J];科技导报;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炼;;刘易斯与怀疑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浩;;“巴比特式”人物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缪印堂;;漫画传播三题[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4 段小梅;;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A];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赵焕彬;;对刘易斯、贝利、格林、蒙哥马利摆臂方式的力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董正华;;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理论、历史、现实与出路[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肖圣鹏;;马克思与舒尔茨人力资本思想比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谭崇台;;从发展经济学看我国农业问题[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9 李炬;;漫林散记[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10 傅兴国;;西方教育经济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宝荣 实习记者 邹宇晴;对话唐·舒尔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杨博;刘易斯:走下神坛的华尔街并购王[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秀;走下神坛的顽固老头 刘易斯:收美林我没有错![N];华夏时报;2009年
4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周天勇;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来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导 企业管理系主任 苏勇;企业招工难和“刘易斯拐点”[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编委 杨燕青;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之谜[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定军;“刘易斯拐点”7年后到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陈晓彬;迎接“刘易斯拐点”的考验[N];经济参考报;2011年
9 张春红;“刘易斯拐点”需要正本清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巴曙松;中国经济已悄然越过刘易斯拐点[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及其理论构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的理论建构[D];浙江大学;2007年
3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海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北大学;2006年
6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燕;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光明;基于节约人力资本的企业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方春英;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鸣石;从《修道士》看哥特小说的创作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2 高凤敏;“穷人经济学”与中国反贫困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郑毅;基督教的寓言:《纳尼亚传奇》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马丹丹;刘易斯:美国文学的多棱镜[D];吉林大学;2005年
5 鲁晓光;船舶流体动力系数计算的TASAI方法与计算机实现[D];天津大学;2004年
6 郑钰;乌托邦的颠覆与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国锋;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模态实在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宁;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志俊;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内生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季方舟;大卫—刘易斯的反事实条件句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0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8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