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创作史系列讲座之一——从《克罗茨纳赫笔记》到《伦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4 12:59
【摘要】:本文论述了从《克罗茨纳赫笔记》到《伦敦笔记》的《资本论》创作过程。文章首先提出,在《资本论》创作史中,《克罗茨纳赫笔记》应该被视为起点,正是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得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认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归根到底跟经济利益有关。其次,《巴黎笔记》、《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体现了马克思1843—1847年这段时间中的思想发展和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一方面是逐步制定了唯物史观,另一方面是从不承认劳动价值论转向了劳动价值论。《穆勒笔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马克思从不承认劳动价值论向劳动价值论转变的萌芽就在《穆勒笔记》中。再次,《伦敦笔记》时期,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打下了全面基础。《伦敦笔记》第一阶段的两大成果,一是推翻了货币数量论,二是改进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凤一鸣;马克思由否定到肯定劳动价值论过程中的异化劳动理论[J];江淮论坛;1984年02期
2 李秉o,
本文编号:2584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8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