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资本论》与唯物史观

发布时间:2017-05-27 11:25

  本文关键词:《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为主线,论述了《资本论》在整个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是唯物史观形成的 前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将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后的世界历史性成果;而 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深入,随着唯物史观的形成,在新的理论平台上,马 克思使得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再度联手,这样,《资本论》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资本论》是继唯物史观之后,马克思的又一个世界历史性的成果。唯物史观 是人类思想史的一场革命,《资本论》则是这场革命的延续和完成。所谓革命,即 是理论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的重大的、有决定意义的变革。《资本论》方向上的变 革即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不再关心近代哲学所非常注重的形而上学问题,他的新世 界观的主要特点就是“人的感性活动”、“革命的实践”以及“改变世界”,是实 践对于理论的优先性,至于过去的哲学所关心的“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 性”等问题,马克思认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资本论》方法上的变革就是 马克思创造性地将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使得哲学走出了思辨的和玄学 的魔障,使得经济学走出了非历史、无批判的实证的形而上学基础。在马克思的理 论体系中,斯密、李嘉图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马克思毕生的理论研究有两大主题,即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探索资 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如果说,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其唯物史观 已经表明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马克思探 索和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的规律,这个任 务是由《资本论》来完成的。这些规律的体系就是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工资和利润理论、地租理 论等等。 没有《资本论》,将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点毫无问题。同时, 我们说,没有《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将成为不可能,因为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正是《资本论》的剩余 价值学说使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摆脱了空想的的阴影。恩格斯有言,剩余价值 问题的解决,是《资本论》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学者 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 就是从此开始。 所以,如果没有《资本论》,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将面临着许多无法解决 的问题。整个理论体系的三大部分有两大部分建立不起来,而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面临着重大的危险。《资本论》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最集 3 WP=6 中、最鲜明地传达给我们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热爱,他的坚定的信仰、他的责任心 以及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等等,这些都是《资本论》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本文分析了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和《资本论》的诞生过程,以期发现唯物史 观与《资本论》(或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批判)的原初关联。本文还具体分 析了《资本论》是如何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的,以及马克思关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现状和未来的结论。此外,就《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的具体内容,本文亦有专章论述。考虑到《资本论》的方法的特殊重要性,本文特 列出一部分予以阐释。 总之,通过考察《资本论》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我 们认为,《资本论》的的确确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的扛鼎之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 系的顶梁柱。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资本论》的研究,而当《资本论》面临各式 各样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保卫它。保卫它,即是从根本上维护了马克思的思 想。
【关键词】:《资本论》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091.91
【目录】:
  • 目录3-5
  • 内容提要5-7
  • 英文提要7-9
  • 引言:《资本论》在当代的遭遇-从“张五常热”谈起9-22
  • 一、 “张五常热”的冷思考9-14
  •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14-22
  • 第一章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2-31
  • 一、 第一提琴手的声音怎么小了?22-23
  • 二、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23-31
  •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的诞生31-49
  • 一、 青年马克思的理性激情和现实苦恼31-33
  • 二、 《莱茵报》时期的初步醒悟33-35
  •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初步探究35-36
  • 四、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深入探索36-38
  • 五、 总结过去,规划未来,马克思为新世界观的创制作准备38-41
  • 六、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唯物史观的诞生41-44
  • 七、 《哲学的贫困》,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完善44-49
  • 第三章 《资本论》的诞生49-64
  • 一、 马克思为什么要写作《资本论》49-54
  • 二、 《资本论》写作过程及启示54-64
  • 第四章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及结论64-94
  •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64-77
  • 二、 资本的本性是在运动中增殖,在增殖中崩溃和灭亡77-84
  • 三、 社会再也不能按这种方式存在下去了84-94
  • 第五章 《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94-108
  • 一、 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94-96
  • 二、 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96-98
  • 三、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98-101
  • 四、 《资本论》的历史分期理论101-108
  • 第六章 《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108-118
  • 一、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110-111
  • 二、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111-114
  • 三、 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114-116
  • 四、 矛盾分析的方法116-118
  • 结语:假如没有《资本论》118-122
  • 主要参考文献122-125
  • 后 记125-12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烨;《资本论》的历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王飞南;社会创造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维度[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99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