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

发布时间:2017-06-02 16:02

  本文关键词: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对第二国际的经济还原论和伯恩施坦的新康德主义,葛兰西以资本主义向组织资本主义转型为历史背景,重新思考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总体性中思考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意识形态的建构性功能,以实现人的意识自觉。结合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讨论,葛兰西特别指出了意识形态的物质化、权力化特征,这一思考直接影响到当代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葛兰西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分类号】:F091.3
【正文快照】: 按照墨菲的看法,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他通过对霸权理论的阐述,第一次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还原论式的理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并开启了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先河。①正是在这一探索中,葛兰西对传统解释框架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文波;徐红霞;;不能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徐觉哉;;关于伯恩施坦几个观点的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3 王学东;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1期

4 殷叙彝;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1期

5 王存福;;论中产阶级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4期

6 孙娟;;对社会民主党政治文明观的理论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茂林;;试析伯恩施坦的“新唯物主义”[J];改革与开放;2010年18期

8 薛新国;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探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2期

9 汪亭友;;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对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观点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10期

10 张茂林;王集令;;试论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的理论误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友军;;实践本体论基础的设定与文化批判转向——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传鹤;;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与谢韬先生商榷[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旭红;;伯恩施坦主义与当代“第三条道路”之比较[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薛新国;;西欧社会党的国家理论探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袁群;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历史、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华森;个人与社会[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鲁绍臣;反思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8年

6 武小凯;以自由看待民主[D];武汉大学;2010年

7 丁宁;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贾淑品;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伟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3 田雪荆;吉登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李艳;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王建刚;1901-1924年伯恩施坦的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赵晶;关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相关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高正;伯恩施坦社会主义观[D];郑州大学;2010年

8 崔景瑞;论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再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燕丽;“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场经济离不开政治改革[J];求知;1998年05期

2 周萍惠;;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3 章锐夫;;财政要讲政治[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02期

4 杨凤城;;我党90年文化观的与时俱进[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07期

5 孙建民;葛柄含;;二战前澳大利亚大学发展经济基础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6 董声俊;;物业管理市场体制建设漫谈(之四) 体制必须具备自动创新的功能[J];城市开发;2011年15期

7 龚明;庄勇;梁海滨;;军事战略的经济目标与经济基础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8 倪志安;;论从实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陆通明;;试论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2期

10 郝儒杰;;论葛兰西文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田;;亚洲田径运动发展状况初探[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2 武文;;实现我国海洋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从海洋管理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陈泽尧;;谈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分期[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4 李立业;祁恩荣;;复合材料上层建筑适用性研究[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朱勇;;上层建筑分段建造通用工艺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国宏;;论葛兰西的知识道德集团理论及现实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徐珂;;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唐光星;;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10 王润龙;;从中国现代文学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林;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N];人民公安报;2003年

2 ;推动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N];人民日报;2003年

3 程巍;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葛兰西的理论魅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市委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李荣;深入的思考 理论的突破[N];运城日报;2009年

6 [意]希尔维奥·彭斯 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田时纲 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葛兰西政治及思想历程(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胡为雄;上层建筑概念再探讨[N];人民日报;2010年

8 希尔维奥·彭斯 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译 田时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葛兰西政治及思想历程(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严书翰;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胡为雄;对“上层建筑”学说发生误解的原因[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磊;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兴杰;文化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D];暨南大学;2006年

3 吕连凤;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涛;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士文;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汪绪永;毛泽东社会结构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中强;区域物流发展要素中的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高明峰;北宋经学与文学[D];扬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鸥;葛兰西政党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韩泽斌;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D];山西大学;2007年

3 梁锦才;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田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蔡玉华;论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及其历史效应[D];河南大学;2007年

6 孙n

本文编号:415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15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