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以当前社会公众关心的安全健康问题为焦点,抓住国民经济发展与安全健康管理之间的突出矛盾,提出严峻的职业健康安全形势,需要在微观经济领域找到其他制度作为政府主导管理的必要补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成为现有职业健康安全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但是,这一制度还存在缺陷,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完善。 从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的经济学特征入手,本文揭示职业健康安全具有外部性,并导致生产性职业健康安全权益和生存性职业健康安全权益的冲突,因此产生交易费用问题,需要通过产权交易制度来实现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对认证在经济关系、制度功能和制度绩效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指出它能够抑制机会主义行为,能够提供有效信息实现理性预期,并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表明它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成为政府主导管理的必要补充。 通过经济学分析,指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具有一定缺陷,如认证证书产权价格模糊,认证制度本身具有外部性,认证活动存在多重委托一代理关系,认证市场还处于不完全竞争阶段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如职业健康安全产权难以界定,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具有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认证制度还存在激励不足,并受到发展阶段、市场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及其相互影响。表明它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针对其缺陷,需要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社会文化以及道德约束等诸多方面的措施,包括明晰认证机构产权、推进认证机构市场化,健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优化认证安排、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国际互认制度、认真应对贸易壁垒,以及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等。通过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使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微观领域对政府管理进行补充的必要制度,为提高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发挥更好作用。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认证 产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91.349;F2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插图索引11-12
- 附表索引12-13
- 第1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基本术语14-15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5
- 1.4 文献综述15-18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18-19
- 第2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9-30
- 2.1 职业健康安全现状19-21
- 2.1.1 安全事故19-20
- 2.1.2 职业危害20
- 2.1.3 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社会影响20-21
-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1-24
- 2.2.1 国内外发展历史21
- 2.2.2 体系标准说明21-22
- 2.2.3 运行模式说明22-24
- 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4-27
- 2.3.1 认证及认证制度24-25
- 2.3.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5-27
- 2.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用27-30
- 2.4.1 认证情况27
- 2.4.2 认证作用27-28
- 2.4.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8-30
- 第3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经济学分析30-48
- 3.1 职业健康安全的外部性30-32
- 3.1.1 外部性30-31
- 3.1.2 职业健康安全的外部性31-32
- 3.2 认证的经济关系分析32-34
- 3.2.1 职业健康安全的经济关系32-33
- 3.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经济关系33-34
- 3.3 认证的功能分析34-43
- 3.3.1 抑制机会主义行为35-39
- 3.3.2 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39-40
- 3.3.3 降低交易费用40-41
- 3.3.4 外部性内部化41-43
- 3.4 认证的绩效分析43-48
- 3.4.1 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43-44
- 3.4.2 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44-45
- 3.4.3 提高综合效益45-48
- 第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缺陷48-59
- 4.1 认证缺陷的经济学表现48-56
- 4.1.1 认证证书的产权价值不确定性48-50
- 4.1.2 认证的外部性50-51
- 4.1.3 认证活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51-53
- 4.1.4 认证市场还处于不完全竞争阶段53-56
- 4.2 认证缺陷的经济学原因56-59
- 4.2.1 职业健康安全的产权难以界定56
- 4.2.2 双重外部性的相互影响56-57
- 4.2.3 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57
- 4.2.4 受到发展阶段和市场规范多种制约57-59
- 第5章 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对策59-73
- 5.1 明晰认证机构产权,推进认证机构市场化59-61
- 5.1.1 明晰认证机构产权59-60
- 5.1.2 形成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机构60
- 5.1.3 统一认证认可管理制度60-61
- 5.1.4 加强认证市场法律秩序建设61
- 5.2 健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交易不确定性61-63
- 5.2.1 建立认证机构的风险责任机制和淘汰机制61-62
- 5.2.2 建立提高认证机构声誉的激励机制62
- 5.2.3 完善认证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62-63
- 5.3 优化认证制度安排,健全激励约束机制63-68
- 5.3.1 认证实施机制建设63-65
- 5.3.2 认证制度建设65-66
- 5.3.3 认证的文化建设66-67
- 5.3.4 认证机构和审核员队伍建设67-68
- 5.4 推进国际互认制度,着手应对贸易壁垒68-70
- 5.4.1 加快与国际互认制度的接轨68-69
- 5.4.2 认真应对新贸易壁垒69
- 5.4.3 扩展政府对国际互认及与贸易关系的指导职能69-70
- 5.4.4 提高应对国际互认和新贸易壁垒的能力70
- 5.5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发挥社会力量作用70-73
- 5.5.1 明确政府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优势领域71
- 5.5.2 明确职业健康安全权益对行动的激励关系71-72
- 5.5.3 转变政府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式72-73
- 第6章 研究结论73-75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73-74
- 6.1.1 OHSMS认证可作为政府管理的必要补充73
- 6.1.2 OHSMS认证需要完善才能更好发挥作用73
- 6.1.3 完善OHSMS认证需要采取综合手段73-74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74-75
- 参考文献75-78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县域经济观察员;;成都金牛区打造政府“三标”管理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02期
2 ;贵州赤天化纸业公司取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项认证证书[J];贵州化工;2011年03期
3 黄振久;王桂来;房秀霞;;浅谈民爆企业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意义[J];爆破器材;2007年02期
4 邝钊浓;;引入新型管理体系 创新管理模式[J];农电管理;2007年10期
5 徐超;新建项目部应如何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10期
6 刘晓红;王玉珠;;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7 张祺;通向国际市场的三大法宝——ISO9001 ISO14001 OHSAS18001[J];山东建材;2003年01期
8 ;南京菲尼克斯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的认证[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3期
9 程运生;;水电勘测设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西北水电;2008年03期
10 ;润丰化工通过GB/T24001:2004环境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J];世界农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新;;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我院的实践[A];经天纬地——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十九次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5年
2 赵建辉;;钢铁企业检修行业基层安全管理思路、方法探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车有高;;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促进农业发展[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4 樊晶光;王银生;孙庆云;邢娟娟;廖海江;陈志刚;刘铁民;;22家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前后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航;;市场经济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初探[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芳;;加快福建绿色食品茶叶认证工作的若干思考[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ITC和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会在京召开[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8 尹秋红;;湘潭市农产品认证发展初探[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张俊;杨以雄;沈燕喃;许谊;;服装CSM(供应链系统综合认证)的应用与初探[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兆安;沈颂华;王泽忠;;我国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评估与认证[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步入快车道[N];农民日报;2006年
2 白石 汪言安 魏贵武;认证条件放宽不等于放松[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王福德;抓QS认证 一抓到底[N];中国质量报;2005年
4 王越;售后服务也要评星级[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李怀林;八荣八耻是开展认证工作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道德支点[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6 傅淞岩;着力做好“三品”认证工作[N];沈阳日报;2008年
7 陈 静;一企一策推进QS认证[N];中国质量报;2005年
8 ;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白建宁 通讯员 杨少辉;宁夏邮政物流通过GSP认证[N];中国邮政报;2007年
10 曹雁峰;本市4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何去何从?[N];大同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郭术田;企业职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D];四川大学;2006年
3 Boubacar Abba;带仲裁的认证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卓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于永娟;第三方认证信用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2 陈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的研究与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郑军;HK单体药品经营企业GSP质量管理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杨建萍;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袁鹰;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晓佳;科研单位管理体系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黄宁强;现代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段毅忠;电力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佟文武;汽车零件供方质量体系认证常见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君明;水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3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