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3 02:02
本文关键词: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生存,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生存成本的差别。人类生存中的生存成本问题,是经济学研究需要涉足的重要领域。本文从封闭环境下的经济个体出发,试图从自然环境影响生存成本的角度,对生存中的成本耗费、环境对生存成本的影响、生存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构架一个分析环境与生存关系的理论工具。 全文共10 章,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到第五章为第二部分,叙述生存成本的基本内涵;第六章到第九章为第三部分,分析环境与生存成本的关系;第十章为第四部分,说明生存成本理论可能的应用领域。 第一章,导言。本章对本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予以说明。叙述了对生存成本问题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前人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述评,以此为基础,提出生存成本理论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并列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生存成本的含义。本章的内容是介绍生存成本的含义和研究的假定前提、研究视角。本章从生存与成本耗费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人们在生存过程中并没有耗费自然资源的物质和能量,只是改变了资源的理化形态,人们唯一消耗的只有劳动。生存成本指的就是经济体在生存过程中,为了转化自然资源使之能够被利用而耗费的劳动。 第三章,生存成本与生存状态。生存成本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生存状态下。经济体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获得的效用总量就是生存状态。经济体利用环境资源生产出生存产品,从中获得福利效用。生存成本和效用都是生存产品的函数,通过调整生存产品量即可调整生存成本和效用总量。环境条件制约着生存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只存在唯一的、且一一对应的生存成本曲线和效用曲线。当实现生存均衡时,生存成本与效用达到均衡,确定经济体的生存成本量。实现生存均衡的条件是边际生存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本章对生存成本和效用的均衡分析,为本论文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四章,生存成本的计量。与经济学中的价值、效用、交易成本一样,生存成本不具有会计、统计学意义上计算数值的功能,而只是作为研究生存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工具。生存成本的计量分析,就是分析生存成本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生存成本的计量实体是经济体在生产生存产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生存成本就是经济体在生存过程
【关键词】:自然环境 生存成本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62.2
【目录】:
- 第一章 导言14-29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目的和目标16-17
- 1.3 研究意义17-19
- 1.3.1 实践意义17-18
- 1.3.2 理论意义18-19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及已有成果19-24
- 1.4.1 国外研究进展情况及已有成果19-22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22-24
- 1.4.3 分析评述及趋势展望24
- 1.5 马克思主义是生存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4-26
- 1.6 研究思路设想26
- 1.7 研究方法26-27
- 1.8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7-29
- 第二章 生存成本的含义29-41
- 2.1 生存与成本耗费29-38
- 2.1.1 自然环境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29-31
- 2.1.2 生存活动成本耗费的实体是劳动31-34
- 2.2.1 生存成本的定义34-35
- 2.2.2 生存成本的抽象与具体35-36
- 2.2.3 生存成本定义的拓展36-38
- 2.2.4 生存成本定义与传统成本-收益理论的局限性38
- 2.3 生存成本对成本概念的拓展38-40
- 2.3.1 成本的经典定义38
- 2.3.2 成本概念向非生产领域的拓展38-39
- 2.3.3 成本概念向环境领域的拓展39
- 2.3.4 生存成本概念对成本理论的发展39-40
- 2.4 单独经济体的自给自足经济是生存成本研究的基础40-41
- 第三章 生存成本与生存状态41-60
- 3.1 生存的成本与收益41-44
- 3.1.1 生存的经济学意义41-42
- 3.1.2 生存中的成本与收益42-43
- 3.1.3 生存成本与收益的环境解释:生存均衡43-44
- 3.2 生存成本分析44-49
- 3.2.1 有关生存成本的若干概念44-46
- 3.2.2 生存成本函数与生存成本曲线46
- 3.2.3 生存成本曲线的变动:移动与旋转46-48
- 3.2.4 边际生存成本、平均生存成本与最优产量的确定48-49
- 3.3 生存状态分析49-53
- 3.3.1 有关生存状态的若干概念49-50
- 3.3.2 生存状态的效用函数与效用曲线50-51
- 3.3.3 不同种类生存产品的效用曲线51-52
- 3.3.4 效用曲线的变动:移动与旋转52-53
- 3.4 生存成本与生存状态关系分析53-57
- 3.4.1 环境约束下的生存均衡与生存成本的确定53-56
- 3.4.2 生存均衡的变动56-57
- 3.5 生存收益率57-60
- 3.5.1 生存收益率的度量57-58
- 3.5.2 生存收益率的变动58-59
- 3.5.4 生存收益率的经济意义与环境意义59-60
- 第四章 生存成本的计量60-65
- 4.1 经济学计量分析与生存成本60-63
- 4.1.1 理论经济学计量分析的特点60
- 4.1.2 生存成本的不可计算特性60-61
- 4.1.3 计量分析在理论经济学研究中的意义61
- 4.1.4 理论经济学计量分析的模式61-63
- 4.2 生存成本的计量63-65
- 4.2.1 生存成本的计量实体是劳动63
- 4.2.2 生存成本计量的简单模型63-65
- 第五章 生存成本比较与环境选择65-78
- 5.1 生存成本的比较与环境65-66
- 5.1.1 生存成本比较的内涵65
- 5.1.2 生存成本比较的环境视角65-66
- 5.2 相同环境类型下生存成本的比较66-71
- 5.2.1 环境类型及其曲线系统特征66-67
- 5.2.2 环境类型下的资源强度及其生存意义67-68
- 5.2.3 相同环境类型下资源强度差异对生存成本的影响68-70
- 5.2.4 相同环境类型下生存成本的比较意义70-71
- 5.3 不同环境类型下生存成本的比较71-74
- 5.3.1 对不同环境类型的几何描述71-72
- 5.3.2 不同环境类型下生存成本比较的方法72-74
- 5.4 生存成本与环境的选择74-78
- 5.4.1 环境类型的选择依据74
- 5.4.2 资源强度的选择依据74-75
- 5.4.3 环境选择与迁移成本75-76
- 5.4.4 试错:环境选择过程的特征76-77
- 5.4.5 环境选择与信息成本77
- 5.4.6 环境选择中的特例77-78
- 第六章 环境对生存成本的影响过程78-92
- 6.1 环境丰度与生存成本78-83
- 6.1.1 环境丰度78
- 6.1.2 环境丰度的内涵78-79
- 6.1.3 环境丰度与总生存成本79-80
- 6.1.4 环境丰度与边际生存成本80-81
- 6.1.5 环境丰度与平均生存成本81-82
- 6.1.6 环境丰度影响生存成本的途径82
- 6.1.7 环境丰度变动与资源流动82-83
- 6.2 环境资源存在方式及转化与生存成本83-86
- 6.2.1 环境资源存在方式及其转化83-84
- 6.2.2 环境资源转化环节与生存成本84-85
- 6.2.3 环境资源转化环节的稳定性与可变性85-86
- 6.3 资源要素配置与生存成本86-89
- 6.3.1 资源要素配置86
- 6.3.2 资源要素配置的区域性与资源群落86-87
- 6.3.3 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标准:资源利用率87
- 6.3.4 资源要素配置中的“木桶效应”87-88
- 6.3.5 资源要素配置对生存成本的影响88-89
- 6.4 经济体与环境的和谐与生存成本89-92
- 6.4.1 经济体与环境的和谐89-90
- 6.4.2 环境和谐与生存成本90-92
- 第七章 生存的环境效应(一)92-103
- 7.1 生存的环境效应概述92-95
- 7.1.1 生存的环境效应概念92-94
- 7.1.2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与负环境效应94-95
- 7.1.3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的类型95
- 7.2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与生存成本95-99
- 7.2.1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作用过程95-96
- 7.2.2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下的环境价值曲线96-97
- 7.2.3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下的环境均衡97-98
- 7.2.4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下环境均衡的改变98-99
- 7.3 生存负环境效应的预防与补偿99-103
- 7.3.1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的产生原因99-100
- 7.3.2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的预防100-101
- 7.3.3 生存的负环境效应的补偿101-103
- 第八章 生存的环境效应(二)103-111
- 8.1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概述103-106
- 8.1.1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概念103-104
- 8.1.2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的类型104
- 8.1.3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与经济规模104
- 8.1.4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与环境投资104-105
- 8.1.5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与人工环境105-106
- 8.2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与生存成本106-108
- 8.2.1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下的环境价值曲线106-107
- 8.2.2 环境投资与生存成本107-108
- 8.3 生存正环境效应的保持与强化108-111
- 8.3.1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的形成原因108-109
- 8.3.2 生存的正环境效应的强化措施109-111
- 第九章 技术与生存成本111-123
- 9.1 生存技术111-114
- 9.1.1 技术及其特征111
- 9.1.2 生存技术及其作用111-113
- 9.1.3 生存技术的分类113
- 9.1.4 生存技术的进步113-114
- 9.2 技术生产的成本、收益与生存成本114-118
- 9.2.1 技术生产的成本114-116
- 9.2.2 技术生产的收益116-117
- 9.2.3 技术生产与生存成本117-118
- 9.3 生存技术创新与环境118-123
- 9.3.1 生存技术创新与环保产业化118-119
- 9.3.2 生存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治理119-120
- 9.3.3 技术哲学与环境问题120-123
- 第十章 生存成本理论若干应用概述123-134
- 10.1 生存成本理论的拓展与应用123
- 10.2 生存成本与资源定价123-124
- 10.3 生存成本与环境管理124-125
- 10.4 资源流动与资源公平125-126
- 10.5 资源公平与公平补偿126-127
- 10.6 生存状态细分与需求层次127-128
- 10.7 生存成本与区域差别128-129
- 10.8 产业环境功能的溢出效应与补偿129-130
- 10.9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环境130-132
- 10.10 生存成本与经济社会发展132-134
- 参考文献134-138
- 致谢138-139
- 作者简介13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符刚;刘春华;林万祥;;信息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J];情报杂志;2007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火军;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养老成本构成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
本文编号:511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1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