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重估算——基于新附加值贸易统计视角

发布时间:2017-07-06 02:17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重估算——基于新附加值贸易统计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新附加值贸易统计 贸易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方法


【摘要】:利用OECD新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2009年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重估算,并将其与传统贸易统计数据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存在一定"顺差",并且该现象主要是由贸易顺差行业的高碳排放造成的;传统贸易统计会导致外贸隐含碳排放的高估,附加值贸易统计使得低附加值中间产品贸易发达行业的碳排放估算结果更具客观性。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关键词】新附加值贸易统计 贸易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方法
【分类号】:X196;F752
【正文快照】: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完善以及贸易成本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它们将产品的研发、零配件生产、组装、销售等诸多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进行垂直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了产品内贸易、公司内贸易、外包等多种新型贸易形式,进而促使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形成。近年来,这类以全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1期

2 傅京燕;裴前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以广东省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0期

3 吴海江;袁清;;减排背景下隐含CO_2净出口及其多维成因——基于浙江省数据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12期

4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5 蒋庚华;郭沛;刘舒野;;WTO新贸易统计数据的优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3年02期

6 姚愉芳;齐舒畅;刘琪;;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7 关兵;;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视角下的中国外贸发展状况[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3年03期

8 齐力;;贸易统计新法令中国贸易顺差“瘦身”[J];中国对外贸易;2013年02期

9 马涛;陈淑珍;;附加值贸易将还原“真实”的世界贸易[J];中国外汇;2013年09期

10 盛斌;魏方;;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J];中国海关;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敏;兰宜生;;环境所有权、贸易结构变迁与污染分布——基于超边际经济学框架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2 黄敏;;中国消费碳排放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3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4 ;Global Research Trends Related to CO_2 Emissions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to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1期

5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刘帅;邱晓苓;;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方修琦;王媛;魏本勇;王文琴;;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9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10 李昭华;汪凌志;;中国对外贸易自然资本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基于I-O模型的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裴建锁;;贸易增长、国际生产分割与CO_2排放核算:产业vs.产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张旺;潘雪华;;大都市区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其失衡度分析——以北京为例[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3 陈碧琼;张梁梁;;金融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分析——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4 汪浩;陈操操;刘春兰;;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5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6 胡剑波;安丹;周葵;;开放经济下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_2排放的关联度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A];数量经济学视野下经济管理与贵州发展研究[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于玲玲;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谷祖莎;贸易开放影响环境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于浩;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9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善明;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亢;碳关税对中国高碳产品出口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2 欧阳洋;中日韩贸易竞争优势再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许寒;我国外贸中遭遇的“低碳”壁垒及应对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沈红叶;碳关税与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何英;碳关税和碳税的征收对中国产业影响的比较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玮庆;生产分割视角下中国外贸的能耗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王艳全;北京商品和服务内涵能源估算与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宋莹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唐合龙;基于区域差异的节能减排策略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利生;唐志;;Reducing pollution by adjusting China's trade mix—A case study using SO_2 emission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5期

2 傅京燕;裴前丽;;中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3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4 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5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6 黄敏;刘剑锋;;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I-O SDA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7 杜运苏;张为付;;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3期

8 王洁华;;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国内能源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8期

9 傅京燕;裴前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以广东省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0期

10 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一倍[J];节能与环保;2009年06期

2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5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6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7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8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9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10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524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24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