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科尔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及其启示
【摘要】: 作为东欧最早批判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学家之一,科尔奈开创了使用制度范式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怎么运行的理论。理由是,经济改革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透彻了解传统体制下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否则不可能深刻的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明确应该做什么。在探索的过程中,科尔奈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从而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系统研究科尔奈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总结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实践有着深刻的启迪。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方法论基础、理论来源、主要内容;探究了科尔奈对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的经济运行原则的分析,经典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现象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改革的路径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改革政策、措施所作的具体构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兼以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希克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作为参照,来探求科尔奈思想的独特性;最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闪光点和局限性,以鉴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更好的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攻坚任务。 本文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由传统的集权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贯穿于整个转变过程的主线是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由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心转换,则意味着改革的深化和系统化。这既是科尔奈经济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也反映了改革进程本身的规律。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揭示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连贯的、渐进的发展战略;第二,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的客观反映;第三,科尔奈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改革性的观点有着明显的价值倾向性,并且缺乏实践的检验;第四,科尔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探索,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尔奈 计划 市场 制度范式 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9
-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9-10
- (三)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10
- 1、文献法10
- 2、过程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0
- 3、比较分析法10
- 4、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10
- (四)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10-12
- 一、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的辩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12-17
- (一) 二、三十年代经济辩论历史背景12-14
- 1、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12-13
- 2、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13-14
- (二) 论战双方的主要理论14-17
- 1、奥地利学者的挑战14
- 2、社会主义者兰格的辩护14-15
- 3、奥地利学派的驳斥15-17
- 二、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7-29
- (一) 科尔奈制度范式分析法及其理论来源17-19
- 1、制度范式的内涵17
- 2、科尔奈制度范式方法的理论来源17-18
- 3、科尔奈制度范式分析法的应用18-19
- (二) 科尔奈制度范式分析方法对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剖析19-24
- 1、经典社会主义国家19
- 2、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的运行19-24
- (三) 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模式选择思想24-27
- 1、科尔奈IIB 模式24-26
- 2、科尔奈战略A 模式26-27
- (四) 科尔奈关于“渐进主义”与“休克疗法”的路径选择思想27-29
- 三、科尔奈的市场经济思想与同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比较分析29-33
- (一) 同时期其他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29-30
- 1、布鲁斯的分权模式29
- 2、希克的市场机制与宏观计划相结合模式29-30
- (二) 科尔奈与布鲁斯和奥塔希克的比较分析30-33
- 1、共性分析30-31
- 2、差异性比较分析31-33
- 四、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启示33-37
- (一) 科尔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的局限性33-35
- 1、科尔奈认为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弊端在于共产党的专政33-34
- 2、科尔奈坚持私有产权的主导地位34-35
- (二) 科尔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现实的意义35-37
- 1、基于现实的改革35
- 2、改革连贯性、整体性35-36
- 3、渐进式改革之路36-37
- 结束语37-38
- 参考文献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启智;关于短缺的消费需求膨胀问题──与张曙光先生商榷及对科尔奈观点的补充[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2 王小强;超越私有化逻辑(上)[J];财政研究;1996年12期
3 卢中原;;改革呼唤出来的经济理论家——科尔奈及其经济学著作述评[J];读书;1985年06期
4 刘国光 ,张卓元;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新目标模式的评述[J];世界经济;1986年02期
5 胡汝银;;短缺归因论[J];经济研究;1987年07期
6 陈国富;;用经济学见证历史[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35期
7 李振宁;;科尔奈经济思想的精华[J];经济研究;1986年09期
8 胡汝银;供给、所有制关系与短缺原因分析——科尔奈经济理论批判[J];世界经济文汇;1987年02期
9 苏挺;;关于投资饥饿症理论的探讨[J];财政研究;1986年09期
10 陈甬军,徐强;过渡经济的本质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性质——与科尔奈和萨克斯教授的讨论[J];改革;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久辉;;我国环境高技术行动及其影响[A];2001’全国机动车排气和工业废气催化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邓赐平;;D-N认知评估系统在AD/HD儿童认知评估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唐军;;以实践(设计)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 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思路与计划[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杜嵩杰;莫雷;金花;;情绪对计划功能的影响:一项使用伦敦塔问题解决任务的fMRI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夏敏;;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人员培训工作[A];江苏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09)[C];2009年
6 方欢;吴哲辉;;主体计划的Petri网方法及正确性验证[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庞之浩;;2009—2010年世界通信、导航卫星回顾与展望[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其良;;施工中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卫国;;矿区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的探讨[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耿红;;三峡库区船舶污染应急计划研究[A];2005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人伟;科尔奈对我国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黄锫坚;科尔奈:经济增长不会自动带来制度改革[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邓聿文;警惕GDP新一轮大竞赛[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吴敬琏;在比较中改变[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林金芳;“豆腐预算”是怎么产生的?[N];经理日报;2005年
6 陈甬军;什么是过渡经济的本质[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7 邓聿文;GDP竞赛易引发“增长狂热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林金芳;“豆腐预算”是怎么产生的[N];国际金融报;2005年
9 黄锫坚;比较学派和中国经济改革[N];经济观察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肖瑞 李利明 实习记者 杨洋;机制设计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N];经济观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应可福;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产品型虚拟企业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力;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与哈耶克[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会娟;中小企业年金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新松;预算管理在企业资源分配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05年
3 丁欣;成都铁路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总体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胡小波;陈云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英;美国学校健康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景山;注塑生产过程的管理信息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廖冠平;液晶模组制造业MES系统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左亚辉;中学在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晓红;虚拟供应链环境下的协同运作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唐日新;知觉与行为关系模型在抓握行为中的验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6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2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