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各地区环境综合指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8: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各地区环境综合指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GDP 环境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摘要】: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传统GDP衡量经济总量的做法忽视了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代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资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我国各省份2002~2009年期间的环境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各省份环境综合指数基本稳定,表现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部,较差的集中在西部;三大区域的环境综合指数无论是区域内省份间的差异还是纵向变化趋势,东部都最为稳健,中部和西部较差;环境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中部与东部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绿色GDP 环境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民生项目建设与居民幸福感研究”(2011WB017)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1引言与文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被誉为“中国奇迹”[1]。但“中国奇迹”实际上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粗放型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资源、环境负担。《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勇华,张庆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中国绿色GDP综合指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3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 杨永恒,胡鞍钢,张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5 朱承亮;岳宏志;师萍;;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6 高敏雪;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J];中国发展;2002年01期

7 林毅夫,蔡f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德亚;董有德;;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永年;李端升;;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高勋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努力提升安徽外贸竞争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卢荣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钱进;;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薛力群;;就葫芦岛市矿业开发论绿色GDP及环保在绿色GDP中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7 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基于比较优势和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刘迪;刘佳杰;;交易效率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差异[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9 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陈建华;马晓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5 姜照华;许莉;赵奥;;经济增长核算的分配理论及方法:对中国的测算[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晓霞;王宪恩;李杰;赵文晋;;基于循环经济的新体制——绿色GDP[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曾鸣;;要素结构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A];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筹备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崔玉平;;省域高等教育实力的分类评价[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丽;孔凡斌;;市场化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及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研究展望[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峥;中国东北地区创业环境、公司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戚文举;超额控制权、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戚建永;河南省肉类食品产业链优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桑小峰;江苏乡城迁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林海明;HY公司出口外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少纯;揭阳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张周静;人力资本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3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4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5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6 范爱军;王丽丽;;中国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增长收敛——基于省际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家;2009年04期

7 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8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9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10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绿色GDP”核算体系尚处研究阶段[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03期

2 许宪春;关于绿色GDP的几点认识[J];中国统计;2004年07期

3 李伟,劳川奇;台湾地区绿色GDP帐户编制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J];开发研究;2004年03期

4 马金辉;绿色GDP,为你欢喜为你忧[J];中国统计;2004年10期

5 刘世庆;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率先试行绿色GDP探讨[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02期

6 杨江洪;关于“绿色GDP”的理论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9期

7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绿色GDP的内涵和统计方法[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8 陈梦根;绿色GDP理论基础与核算思路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张海泉,李兴武;绿色GDP与矿产资源价值评估[J];中国矿业;2005年06期

10 张建华;绿色GDP与EDP辨析[J];统计与决策;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圣安;朱航;叶朝辉;刘买利;;核磁共振(NMR)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马兜铃酸对大鼠的肾毒性[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永臣;李慧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发电企业财务状况[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天彤;许永龙;;时间序列分析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预测中的应用[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邹凌云;王正志;;基于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的非编码RNA预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姚争;;低碳校园:形态测度及其规划路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边淑莉;;地图制图数据处理信息简化模型方法中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比较[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兰丽丽;陈友明;;基于PCA方法的热泵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丽英;刘树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比较[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新征;陈永胜;钟小明;;公路四路信号交叉口事故预测模型[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宋松;;南京年近五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PS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文;绿色GDP成为亮点[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谭莉娟;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绿色GDP”时代?[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 许宪春;对绿色GDP的一些思考[N];中国特产报;2004年

4 王冬梅;中国经济发展即将进入“绿色GDP”时代?[N];工人日报;2004年

5 康守永;如何看待绿色GDP[N];经济日报;2004年

6 赵永新;GDP与绿色GDP[N];人民日报;2004年

7 闫志强;中国经济何时进入绿色GDP时代?[N];市场报;2004年

8 ;绿色GDP:概念和执行之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磊;“绿色GDP”时代即将到来[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10 刘平;四大措施推进绿色GDP研究[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康银劳;基于自组织建模的成都GDP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张风春;沙质荒漠化损失的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许海萍;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许强;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和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伍铁如;环境经济均衡问题的几何求交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苏志德;高精度干涉测量随机移相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岳素青;SOM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在水文分区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詹辉;四川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倪爱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志滨;技术资本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刘涛涛;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分析与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7 程馨;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拓展的理论探讨[D];青岛大学;2005年

8 张东华;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唐树斌;矿产资源城市的系统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李国峰;产业间技术溢出机理及其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3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33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