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市场平台定价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6:10
本文关键词:双边市场平台定价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边市场 平台竞争 网络外部性 多归属 转移成本
【摘要】: 双边市场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新兴课题。双边市场中不同的产品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市场两边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很强的外部性,但是此外部性不同于传统市场,它并不会被终端用户内部化。面对这两类市场,平台在给他们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平台对双边用户所设定的价格总水平,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价格结构,以使得平台自身利益最大化。 本文的整个研究是基于平台的角度展开的。首先回顾了一些有关双边市场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其概念、特征与分类。概念方面,笔者指出了平台的价格结构非中性和双边用户的网络外部性特征是紧密相联的;特征方面,笔者分析了双边市场与传统市场或者单边市场的区别在于双边市场中用户的外部性不能内部化;分类方面,笔者将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不同产业按照市场创造型、受众创造型、以及需求协调型进行划分,并主要介绍了中介产业、传媒产业、银行卡产业、操作系统软件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接着,本文从平台定价理论来源出发,分析了平台的定价方式。来源方面,笔者指出平台定价策略与网络外部性理论和多产品定价理论相关;定价方式上,笔者根据不同产业特征对产业的一般定价方式做了概括性的总结。然后,笔者重点分析了平台定价研究现状,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再接着说明了本文将要进行的后续研究的立足点和本文模型的基本假设以及模型相关理论基础。 模型部分,首先分析了双寡头竞争平台的静态情形,研究了用户单归属行为与多归属行为下平台的最优定价策略以及兼容性选择,结果发现:当用户具有多归属行为时,用户的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降低,并且用户的需求曲线上移,此时比起用户具有单归属行为的时候,平台对于用户所设定的价格越高。另外,通过计算平台兼容时所需支付的兼容成本得出平台在用户具有单归属行为的情况下比起用户具有多归属行为时更有倾向进行相互之间的兼容。接着,本文分析了动态的两期均衡情形,通过两期的Hotelling竞争模型,主要研究了转移成本和网络外部性因素对于平台均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第一期占有较高(较低)边1市场份额的平台会在第二期对边2用户采取较高(较低)的价格;平台面对“理性”边1用户与面对“非理性”边1用户时,相比设定的边1用户价格更高而边2用户边价格更低。
【关键词】:双边市场 平台竞争 网络外部性 多归属 转移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06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问题的提出10
- 1.2 选题意义10-12
- 1.2.1 研究双边市场的重要性11
- 1.2.2 我国理论研究的迫切需要11-12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12-14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12
- 1.3.2 本文的创新12-14
- 2 双边市场理论综述14-22
- 2.1 双边市场的定义14-15
- 2.2 双边市场的特征15-16
- 2.2.1 双边用户的需求互补特征15
- 2.2.2 双边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15-16
- 2.2.3 平台的供给特征16
- 2.3 双边市场的分类及其产业特征16-22
- 2.3.1 市场创造型(中介产业)16-17
- 2.3.2 受众创造型(传媒产业)17-18
- 2.3.3 需求协调型(银行卡产业、操作系统软件产业)18-22
- 3 双边市场平台定价理论研究22-35
- 3.1 平台定价理论来源22-24
- 3.1.1 网络外部性理论22
- 3.1.2 多产品定价理论22-23
- 3.1.3 非对称价格结构与掠夺性定价问题23-24
- 3.2 平台定价方式24-26
- 3.3 平台定价研究现状26-30
- 3.3.1 单归属与多归属26
- 3.3.2 用户的产品多样性偏好26-27
- 3.3.3 平台的排他行为27-28
- 3.3.4 平台对用户的价格承诺28-29
- 3.3.5 价格弹性29
- 3.3.6 产品差异化29-30
- 3.3.7 平台的兼容性选择30
- 3.4 现有研究的不足30-31
- 3.5 本文扩展研究的理论基础31-35
- 3.5.1 用户多归属行为32-33
- 3.5.2 平台之间相互兼容33
- 3.5.3 转移成本33-35
- 4 双寡头竞争平台定价及兼容性模型分析35-44
- 4.1 模型基本假设35-36
- 4.2 单归属及平台完全不兼容36-39
- 4.3 多归属模型39-42
- 4.4 平台兼容性选择42-44
- 5 双边竞争平台的两期均衡分析44-55
- 5.1 假设和基本模型44-45
- 5.2 第二期均衡分析45-50
- 5.2.1 双边用户的市场份额分析45-47
- 5.2.2 平台的均衡策略分析47-50
- 5.3 第一期均衡分析50-54
- 5.3.1 双边用户的市场份额分析50-53
- 5.3.2 平台的均衡策略分析53-54
- 5.4 特殊情况分析54-55
- 5.4.1 υ= η= 054
- 5.4.2 η= 1 、υ= 054-55
- 6 结论55-57
- 6.1 本文的研究及研究不足55
- 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55-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61-63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6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纵凯;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定价策略与福利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龙;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平台厂商定价与竞争策略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2 张启迪;基于平台经济理论的运营商企业应用平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袁萍;我国电信运营商平台业务商业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于霞;淘宝平台定价策略的可持续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0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2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