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研究
【摘要】: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本核算法主要包括保护成本、环境成本及机会成本的核算。其中保护成本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对保护成本的核算,能准确反映某地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工作量和贡献程度,为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及之后的补偿效益评价提供合适的依据。而目前在生态补偿中对保护成本的认识和评估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保护成本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概念、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三个方面对保护成本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就保护成本核算内容、时间动态性及空间差异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核算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核算内容和指标体系,而核算内容是否科学决定了保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确定合适的保护成本的核算内容,取决于对当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了解程度和资料的收集、掌握情况,并且需要避免重复统计。2目前对我国已经发生的保护成本进行历史性补偿存在操作上的难度,因此,要明确保护成本的核算时间和年限。保护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动态核算或是静态核算。一方面,保护成本是随着市场价格而动态变化的;另一方面,对于持续时间长的生态补偿项目,其保护成本的核算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贬值。所以,考虑资金时间效应的动态核算法能更好地反应保护成本的实际情况。3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空间差异对保护成本的影响可为解决补偿标准"一刀切"提供思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成本核算 保护成本 核算方法 空间差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与调控机制研究”(编号:41371539)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基于GIS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编号:Y2R2180180)
【分类号】:F062.2;X196
【正文快照】: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这种运用经济激励手段管理生态系统的方式日趋普遍[2]。为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已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了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3]。但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始终存在科学依据不足的问题[4],不仅制约了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雪中;杨桐鹤;骆辉煌;;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10期
2 戴其文;赵雪雁;;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为例[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3 邱婧;涂建军;王素芳;张红梅;邓聪;;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探讨:以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赵卉卉;张永波;王明旭;;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5 ;Computing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n watersheds: An analysis of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12期
6 李彩红;;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孔凡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8 李炜;王玉芳;刘晓光;;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伊春林管局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2年05期
9 苗丽娟;于永海;索安宁;于淼;毕忠野;;确定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11期
10 张君;张中旺;李长安;;跨流域调水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EH Yu-min;智颖飙;路战远;郭喜;王再岚;Emmy Komada;;中美在城市水源地供水过程中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3 刘强;彭晓春;周丽旋;张杏杏;;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广东省各市生态补偿的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4 杨希;周圣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5 王彤;王留锁;;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褚艳玲;吴锋;胡晓婉;;深圳市水源保护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7 田东芳;程宝良;;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8 白燕;;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财政生态补偿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9 饶日光;;关于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刘程昱;李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新探索——基于逻辑斯蒂方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卓;杨冬民;;关于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的外部效应及补偿机制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评估及其研究意义[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知中;;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的法律机制初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唐钊;杨利雅;;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丁学坤;;泛珠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学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8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王俊舜;周永章;;面向国土主功能区划的生态市场机制构建与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10 王金贵;张连翔;林阳;;关于建立我省凌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及建议[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眉;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洪冬星;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阮利民;基于实物期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吴昌广;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丽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郑水丽;基于国际经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韩凌芬;流域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莎;云南省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区划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9 常芳;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谢静;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姜志德;代富强;;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2 胡小华;史晓燕;邹新;林美芳;陈建勇;;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赵雪雁;董霞;范君君;戴其文;;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4 孙德宝;浅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孔凡斌;张利国;陈建成;;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胡振鹏;刘青;;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禹雪中;李锦秀;骆辉煌;吴金萍;;河流水污染损失补偿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9 王飞儿;徐向阳;方志发;俞洁;;基于COD通量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量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10 麦磊;环境成本分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财会月刊;2004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温亚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经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许文峰;郑东新区龙湖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技术保障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艳军;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邹栋;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绿色GDP核算[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观香;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李铁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江中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与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田春暖;海洋生态系统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万显会;城市应急水源地生态服务功能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8 钟华;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俊华;田程;;基于投入产出核算的制革企业环境经济效益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2期
2 王昌海;温亚利;李强;司开创;胡崇德;;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效益研究(Ⅰ)——成本效益比较[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洪美;保护成本与效益谁承担?谁分享?[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杭春燕;考量发展,不能忽略环境成本[N];新华日报;2006年
3 记者 蔡朝阳;树立和谐社会的能源和环保意识[N];湖北日报;2005年
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 刘世庆;环境安全:中国面临的挑战[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环境保护成本的确认与计量[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1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2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