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的新可竞争市场理论及政府规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7-08-18 09:17
本文关键词:新经济条件下的新可竞争市场理论及政府规制创新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三大变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网络化、经济知识(信息)化越来越明显。这三大变化趋势共同促进了新经济的形成。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网络技术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纵向一体化走向横向一体化趋势,战略联盟、虚拟企业迅速增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一些网络效应较强的新兴产业,企业的规模、市场的集中度是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性行业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它们的效率却比那些有众多公司竞争,不存在垄断结构的市场效率要高。 集中度较高的垄断市场之所以比拥有众多小企业的市场更有效率,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经济条件下,由于技术水平及企业的组织形式的改进,使进入壁垒下降、沉没成本减少,形成了新的可竞争市场,使市场的“潜在竞争”加强。加之,经济的全球化、产业融合、市场主权的转移,企业的“在位竞争”也显著提高,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压力,这使市场上的企业,即使是垄断企业,也都不敢轻易执行垄断行为,损害市场效率。现代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垄断不仅不再阻碍竞争、抑制技术进步,反而推动技术创新,促使竞争向高级阶段发展,此时,市场垄断主要表现为有效率的垄断结构形式。 因此,对于建立在哈佛学派SCP模型基础上的传统反垄断法必须进行创新。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1)反垄断的目标应从纯粹的限制垄断地位、保护竞争者利益以促进竞争转为从促进技术创新、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市场效率角度来维护市场秩序。(2)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应从垄断结构转变为垄断行为,对于有效率的垄断结构应进行保护、支持。(3)反垄断规制的手段应市场化,由传统的直接干预市场转变为间接调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4)虽然,新经济条件下,市场垄断主要表现为有效率的垄断结构,但在某些情况下,不排除垄断结构向垄断行为转化的可能,因此,反垄断的重点应是防止垄断结构向垄断行为的转化,一旦垄断表现为垄断行为,反垄断法就应立即制止。 而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垄断法不是要
【关键词】:新经济 垄断结构 新可竞争市场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6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引言9-11
- 2 文献综述11-15
- 2.1 新经济及其形成文献综述11-13
- 2.2 竞争与垄断关系及垄断结构研究综述13-15
- 3. 可竞争市场的内涵15-17
- 4. 竞争与垄断关系变化趋势的分析17-25
- 4.1 工业经济时代竞争与垄断的关系18-19
- 4.2 新经济时代竞争与垄断关系的分析19-22
- 4.2.1 垄断存在的必然性分析19-21
- 4.2.2 垄断将竞争引向高级阶段21-22
- 4.3 新经济时代产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22-25
- 5. 新经济条件下的新可竞争市场理论25-33
- 5.1 产业组织范式的转换25-27
- 5.1.1 垄断促进技术创新25-26
- 5.1.2 垄断将提高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26-27
- 5.2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形式创新27-29
- 5.3 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涵29-33
- 5.3.1 柔性生产、敏捷制造减少了沉没成本29-30
- 5.3.2 模块化、柔性契约网络和虚拟组织减少了沉没成本与进入壁垒30-31
- 5.3.3 经济全球化减少了沉没成本和进入壁垒31-32
- 5.3.4 技术创新使网络效应引起的进入壁垒动态化32-33
- 6. 政府规制创新33-44
- 6.1 新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垄断规制的新特点34-37
- 6.1.1 政府反垄断目标是维持高效率的市场秩序34-35
- 6.1.2 反垄断应保护垄断结构惩罚垄断行为35-36
- 6.1.3 政府规制的市场化36-37
- 6.2 新经济条件下对网络产业的规制37-42
- 6.3 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建议42-44
- 6.3.1 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导思想42
- 6.3.2 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核心目标42-43
- 6.3.3 我国反垄断立法的重点对象43-44
- 7.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0-51
- 后记51-52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2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忠良,刘劲松;网络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演进探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2 杜传忠;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6期
3 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9期
4 郭岚,张祥建;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价值模块整合与兼容性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5 夏大慰,熊红星;网络效应、消费偏好与标准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6 臧旭恒,尹莉;美国现行反垄断法对软件产业的适用性探析——以搭售和掠夺性定价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7 谢志刚;信息产品需求特性与垄断性市场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8 刘茂松,曹虹剑;信息经济时代产业组织模块化与垄断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9 刘茂松,陈素琼;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治理结构中权威关系的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10 刘茂松,曹虹剑;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693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9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