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之死: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报人之死: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摘要】:本文将报人的非正常死亡分为三类,并以代表人物的死亡方式为案例,将报人之死作为一种历史事件放入历史语境中,分析报人非正常死亡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规避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策略,最后总结报人作为行动者和知识分子的责任。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报人 政治经济学 媒介生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号:12YJC860005
【分类号】:G219.29;F0
【正文快照】: 作为传播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的报人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很多报人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考察中国新闻史上的报人之死,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媒介制度安排,思考媒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协调媒介生态环境,凸显报人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尝试将中国报人的死亡分为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徐铸成与“新闻烹调学”[J];中国编辑;2007年02期
2 刘艳;;俞颂华新闻思想综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静;;做人民群众代言人 当正确舆论引导者——孙中山的新闻人才思想[J];出版史料;2011年03期
4 刘行芳;吴廷俊;;培育名记者的路径选择[J];当代传播;2011年05期
5 周亚军;陈继静;;试论范长江与《大公报》的分离[J];国际新闻界;2011年07期
6 孙姣;;近十年来国内《大公报》研究综述[J];传承;2010年33期
7 黎林红;;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张季鸾办报思想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8 王建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出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李浩燃;;张季鸾社评特点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10 刘娜;;浅议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出版法规的实施[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宪阁;;张季鸾第一次入狱问题之考察[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宪阁;;报人张季鸾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A];首届中国人物传播家大会暨第二届中国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宪阁;;报人张季鸾研究——一个学术史的回顾[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前军;《大公报》(1902-1916)与中国广告近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3 周立华;“孤岛”时期的《文汇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吴斌;《大公报》宪政言论分析(1902-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爽;《盛京时报》对东北地区灾荒救济的报道(1906-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旭;胡政之经营管理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昊;“国家中心论”的坚守与困惑[D];暨南大学;2011年
5 徐伟;民国初年知名记者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晓玲;报人张季鸾新闻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飞;“四不”主义与“国家中心”论[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晓燕;民国报人的公共交往[D];安徽大学;2011年
9 董晓倩;邵飘萍张季鸾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冯梦莎;新记《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及其启示[D];湘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发,丁汉青;90年代报纸副刊在媒介生态中的角色作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但瑞华;;解析学术期刊问题的媒介生态学视角[J];江汉论坛;2007年06期
3 佘敏;;方言电视节目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J];现代视听;2008年05期
4 牟冬生;;舆论监督生态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欧阳宏生;李弋;;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批评的若干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6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与媒介生态学[J];新闻界;2006年04期
7 佘敏;;从传媒生态角度解析方言电视节目[J];东南传播;2008年05期
8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9 王敏芝 ,南长森;从媒介生态看政治生态——孙志刚案件引发的思考[J];报刊之友;2003年05期
10 厉国刚;;新的媒介生态下报业的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陆高峰;;媒介从业生态研究的源流、现状、构想与意义[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巫小黎;;《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话语——《亦报》研究之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4 ;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知识分子造像助威——《英才画廊》专栏的编辑实践和思考[A];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2年
5 戴元初;;反公共地悲剧与传媒规制变革——新媒介生态下中国传媒发展困境的一种解释[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涛甫;;网络媒介对中国传媒生态的影响[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孙发友;李铁锤;刘轩;;走出庭院 归化自然——生态学视域中的党报改革[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Vincent Mosco;;理解新媒介:从神话到政治经济学(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吴予敏;;传播学知识论三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10 李少南;;传播学在中国的一些观察[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周来 学者;水的政治经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朱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知识分子空间的变化[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何东平;特色,在点滴中形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运冬;媒介生态是一个文化新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郭炜华;新媒体的传播及对媒介生态的改变[N];中华新闻报;2009年
6 记者 蒋翠莲;“媒体格局变化与当前我国媒介生态”学术报告会在拉萨召开[N];西藏日报;2010年
7 祝振强;民众的希望与报人的责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朱强 实习生 邓丽江;“笔会”,影响大得想不到[N];南方周末;2006年
9 罗春伟;挥洒书生意气[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傅国涌;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N];温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海洪;探索中国新闻史研究新范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敏;媒介生态视阈下的新闻平衡报道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4 侯海涛;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剖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董媛媛;深度报道的当代审视[D];复旦大学;2009年
6 黄琳;新媒体生态环境下新闻周刊内容生产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7 毛家武;媒介生态视野下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8 唐小兵;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文杰;策划媒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传;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媒介生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姚怡;国内微博媒介生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肖璐;媒介生态学视野下《奥秘》画报的历时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唐叶;先锋村媒介生态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瑜;媒介生态视点下的东北农村地区手机使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晓艺;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短信的媒介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姜娟;媒介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娜;媒介生态系统信息流通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甄东霞;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其趋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红伟;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0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1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