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劳动关系批判——鲍德里亚劳动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消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劳动关系批判——鲍德里亚劳动思想探析
【摘要】:鲍德里亚从景观社会理论中汲取思想营养,建构了"符号的系统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认为,在符号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但却是以资本与消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符号消费不仅没有消除社会矛盾,反而形成"富人"与"穷人"两大社会阶层,还带来了"暴力"与"疲劳"两大社会病垢,因此消费社会也不是理想社会。鲍德里亚从消费角度解构当代社会,为我们理解两极分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也为我们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劳动关系批判 符号逻辑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2400450012) 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GLX115)
【分类号】:F091.3;F246
【正文快照】: 当今时代,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并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用鲍德里亚的话说,我们被“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包围着,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表现为资本与消费的关系。鲍德里亚通过“消费”范式来透视当代社会,用“消费”范式“砸烂……这个时时威胁我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6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文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级理论[J];政治学研究;1996年02期
2 李培林;张翼;;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J];社会;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712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1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