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产力的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21 10:10
本文关键词:信息生产力的理论探讨
【摘要】: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使信息日渐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引发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即信息生产力,可以认为,信息生产力是信息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力形态。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下,分析生产力形态的新发展,对信息生产力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首先,梳理了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进程,并分析了信息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和信息生产力的历史演进过程;其次,在论述基础上突破传统生产力理论的窠臼,阐述信息和信息生产力的内涵,辩证分析了信息生产力结构中要素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征、性质及其内在运行规律;最后,提出信息生产力的实现要依赖于包括经济、政治和人文环境等现实条件,认识到发展信息生产力的客观必然性,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阐述了当代社会下实现信息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在于优化生产力诸要素系统,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文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如何认识信息生产力形成规律,推动信息生产力实现有一定新意。信息生产力不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符号,而是一种现实性过程和创造性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下才能实现。可以说,信息生产力的逐步形成是生产力系统的内在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正确认识信息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实现条件,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生产力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且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进步也将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 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背景9-10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5
- 1.3.1 国外关于信息生产力的前沿分析11-13
- 1.3.2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3-15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7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4.2 主要研究方法16-17
- 第2章 信息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17-26
- 2.1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进程17-21
- 2.1.1 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发展17-18
- 2.1.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18-19
- 2.1.3 信息社会下生产力理论的深入研究19-21
- 2.2 信息生产力的形成条件21-23
- 2.2.1 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21-22
- 2.2.2 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22
- 2.2.3 信息要素实现商品化22-23
- 2.2.4 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23
- 2.3 信息生产力的历史演进23-25
- 2.3.1 信息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23-24
- 2.3.2 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信息生产力的性质和特征26-34
- 3.1 信息与信息生产力的内涵26-28
- 3.1.1 信息的内涵26-27
- 3.1.2 信息生产力的内涵27-28
- 3.2 信息生产力的特征28-31
- 3.2.1 信息生产力的静态特征28-30
- 3.2.2 信息生产力的动态特征30-31
- 3.3 信息生产力的性质31-32
- 3.4 本章小结32-34
- 第4章 当代社会信息生产力的实现及意义34-42
- 4.1 当代社会信息生产力的实现条件34-36
- 4.1.1 实现信息生产力的经济环境因素34-35
- 4.1.2 实现信息生产力的政治环境因素35
- 4.1.3 实现信息生产力的人文环境因素35-36
- 4.2 我国信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36-38
- 4.2.1 我国信息生产力的发展现状36
- 4.2.2 我国实现信息生产力的客观必然性36-37
- 4.2.3 推动我国信息生产力实现的路径37-38
- 4.3 当代社会信息生产力的现实意义38-40
- 4.3.1 优化生产力诸要素系统39
- 4.3.2 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进步39
- 4.3.3 加快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39-40
- 4.3.4 加速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40
- 4.4 本章小结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晓林;;论先进文化的生产力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廖亚菱;论信息竞争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杨梅枝 ,蒲清泉;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当代思潮;2003年01期
4 周国玲;浅谈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电信快报;2005年01期
5 王秀艳;对信息本质的哲学解读[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杨淑芬;;论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应用[J];福建电脑;2007年10期
7 王保兴;论信息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功用性[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胡心智;应提出信息生产力的概念[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孙海芳;;信息生产力: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J];江汉论坛;2008年01期
10 张亚明,杜冠军;信息化内涵及其战略意义[J];经济论坛;2004年24期
,本文编号:712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1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