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构建、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21 17: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构建、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工资理论 劳动力价值 实现程度 指标 测度


【摘要】: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以资本积累作用下的供求为限度、以阶级斗争为关键因素的工资决定机制,并科学地分析了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工资的各类因素,为我们研究劳动力再生产的实际情况、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理论框架之下,本文构建了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并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劳动力价值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的差别较大,前者无法凭借工资实现其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在相当程度上由劳动者自身承担,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整体经济内需的扩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马克思工资理论 劳动力价值 实现程度 指标 测度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动态调整及测度——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资的决定机制及测度”(项目编号:15XNH058),主持人:高文
【分类号】:F249.2;F091.91
【正文快照】: 1于桂兰,宋冬林.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与劳动争议关系的实证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6):88-104.2方敏,赵奎.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3(3).3 Kenneth Lapides.Henryk Grossmann on Marx's Wage Theory and the“Increasing Misery”Controversy[J]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志国;;劳动力价值的代际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2 李怡乐;罗远航;;工人议价力之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2008年以来中国工人议价力变化初探[J];财经科学;2014年05期

3 孟捷;李怡乐;;改革以来劳动力商品化和雇佣关系的发展——波兰尼和马克思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3年05期

4 张晨;冯志轩;;资本积累视角下的劳动力价值:识别、测算与中国现实[J];经济学家;2014年06期

5 方敏;赵奎;;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8 温丽;薛继亮;;基于模块化分工的农业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9 王玉玲;唐华陶;;城乡统筹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0 姚寿福;;中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研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曙光;;资源要素租金与国有企业改革——兼论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9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判[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劳凯声;;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约翰·奈特;邓曲恒;李实;杨穗;;中国的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4 迈克尔·耶茨;郭懋安;;从统计数字看当前美国工人阶级状况[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8期

5 都阳;王美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估计及其含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孟捷;李怡乐;张衔;;非自由劳工与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多样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刘琦;;劳动法视角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权利保障[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8 谢富胜;;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9 何炼成;关于劳动力商品论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兼评何雄浪、李国平与关柏春之争[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10 须华斌;劳动力价值的新特征及其对收入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金柱;双产权制度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平;试论当代西方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新变化──对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之四[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2 马兆掌;;论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 黄玉爱;李文耒;;劳动力再生产运动中的教育因素[J];辽宁师院学报;1982年03期

4 王永江;;关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几个理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5 游正伦;试论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J];安康师专学报;1987年00期

6 于潜,江晓薇;建立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系统[J];中州学刊;1989年04期

7 苌景州;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投资——关于教育投资作用与地位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5期

8 ;知识经济与劳动力再生产[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9 刘溶沧;试论科技进步条件下的劳动力再生产[J];求索;1982年06期

10 高枫;;论师范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炯;;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提纲)[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瑛;走出低工资困局之我见[N];工人日报;2009年

2 乔小平;失业保险应发挥防失业的作用[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3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贺雪峰;“人为造城”之害[N];湖北日报;2013年

4 仲立;农民工生活与内需[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李跃;留守儿童问题反映农村劳动力流转的变异[N];学习时报;2007年

6 田成川;人口结构的红利不能无限支取[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何执林;义务教育应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N];黄冈日报;2005年

8 特约记者 刘玉录;房价的政治经济学[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张凤玲;夏鸣:只有城镇化才能保护耕地[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10 王绯;农民工研究新视角[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映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编号:714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14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