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转型时期过度消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

发布时间:2017-09-03 10:11

  本文关键词:转型时期过度消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转型时期 生态马克思 欲求 需要 过度消费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中国正在崛起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经济增长给人们带来物质生活巨大改善的同时,生态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信仰问题等等也无一不在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神经。在物质繁荣与价值扭曲之间、总量增加与秩序规范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复杂的关系,是人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而在这种反思中,对过度消费的关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过度消费是一种超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生活发展水平的奢侈消费,人们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是它的直接推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说,过度消费是一种摧残人类生存的毒药,是在扭曲的社会观念影响下的虚假消费与非理性消费。人通过过度消费或“面子消费”使自己得到他人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认同,以获取虚荣心的满足,这无非是一种虚幻的幸福感。 过度消费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是人和人之间的不公正的物质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导致了人们对消费资源的不公平占有和使用,决定了社会生产与消费不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它的目的也不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是实现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这最终必然导致消费资源的滥用以及国家与地区内部的生产与消费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贫富差距自然不可避免。 过度消费的另一个深层次根源是以人的贪欲为主的非理性观念。贪欲不是中国人特有的,但是由贪欲而导致过度消费却与中国的现状和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消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性方案,这无疑对解决当今中国的过度消费问题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关键词】:转型时期 生态马克思 欲求 需要 过度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91.91;F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1.1 文献综述7-8
  • 1.2 主要内容8
  • 1.3 创新点8-9
  • 第1章 转型时期中国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9-16
  • 1.1 中国当代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9-10
  • 1.2 过度消费问题10-16
  • 第2章 过度消费的原因分析16-27
  • 2.1 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16-17
  • 2.2 片面理解的幸福观17-20
  • 2.3 畸形变态的消费心理20-22
  • 2.4 奢侈无度的物质追求22-27
  • 第3章 对过度消费的负面效应27-38
  • 3.1 贫富差距的社会分化27-30
  • 3.2 人性异化的严重后果30-33
  • 3.3 传统“奴化幸福观”33-38
  • 第4章 过度消费问题的解决途径38-43
  • 4.1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解决过度消费的启示38-39
  • 4.2 确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39-40
  • 4.3 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与适度消费40-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附件A: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洲;;转型时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2 毛水榕;;转型时期农村社会资本的变迁与重构[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3 皖东;;外刊《商业周刊》封面文章:债务危机比想象的严重[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3期

4 张云;王洪强;;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7期

5 郑娜;章锦河;张洪;;转型时期旅游产品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6 米幼萍;;被过度消费的房地产广告语言[J];新闻爱好者;2011年15期

7 本刊编辑部;;前转型时期的价值重塑——2011'中国CFO年会报道[J];首席财务官;2011年09期

8 游雪琴;;转型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国胜;胡国捷;郑学锋;;论转型期我国政府行为的创新与选择[J];干部人事月刊;2000年04期

10 张丽华;;转型时期加快兵团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杰;;转型时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成树江;;我国社会团体的转型与功能再定位[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青;刘芳;卿平;郑宇;唐兢;;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基本作用方式与实现途径[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陈锡喜;焦娅敏;;转型时期社会调控的价值导向[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韦丽莉;;活化学会工作对策初探[A];第25届中西南学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业京;;海南农垦转型时期的人才战略[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贺恒信;薛玮;;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问题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雷国新;李金红;;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失范与规范[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雷国新;李金红;;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失范与规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蔡海鹏;;失谐困境下的变革——探寻转型时期历史街区保护的和谐之道[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转型时期的慈善事业发展[N];文汇报;2011年

2 汇添富策略回报基金经理 顾耀;转型时期的阵痛[N];华夏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慧英 通讯员 王维刚;转型时期的探索者[N];中国工业报;2011年

4 记者 焦雯;秦腔《西京故事》:直面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曹云;发展大转型时期的森林城市追求[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蒋茜悦;转型时期 中国式创新如何再度起航[N];中国商报;2011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 王荣华;转型时期的中国智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肖雷;“道”“术”结合做好转型时期维稳工作[N];黄石日报;2011年

9 张爱成;做好转型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N];山西党校报;2011年

10 梁建新;转型时期农民公平问题亟待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清文;转型时期中国政府职能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栾光旭;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汤明;论转型时期的私营企业成长[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崔红志;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养老问题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许勇;转型时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唐庚荣;转型时期寿险公司风险管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苏时鹏;转型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10 徐彦山;转型时期俄罗斯行政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国高;转型时期行业协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D];西北大学;2008年

2 罗翠芳;转型时期西欧商人资本的区间流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峻岭;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诚信道德建设[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杨晋;论转型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栾海清;转型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霍丹;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整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志胜;转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定位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邓友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9 董琳;转型时期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

10 谭均容;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4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84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