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对人生存发展环境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发展对人生存发展环境影响研究
【摘要】: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城镇化发展虽然促进了人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但由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过度资本化、不当政绩观以及社会管理制度滞后等原因,又面临着人生存发展环境恶化,出现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一面。应加快改革,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素质,完善各种制度,为人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关键词】: 城镇化 人的生存发展 环境
【基金】:中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2013年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课题《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研究》(课题立项号:13MJ17) 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5RFJD03)
【分类号】:F299.21;F061.3
【正文快照】: 经济社会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的生存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发展不断地改变人生存发展环境,进而影响人的生存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地发展变化。GD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到2000年的99214.6亿元,再到2014年的63.4万亿元;城镇化率由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巧玲;;有关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2年09期
2 黄锡富;;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政武;;建立人的发展经济学应该把握好的几个维度——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3年05期
2 王政武;;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位置及保障体系构建——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4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经勇;城乡户籍制度下的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J];财经研究;2003年12期
2 朱巧玲;杨威;;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再认识[J];改革与战略;2009年10期
3 常修泽;;人的发展经济学讨论中的几个争论问题——在2011年“人的发展经济学高端论坛”上的会议总结[J];改革与战略;2011年12期
4 陈平;;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实验中的局限性[J];中国市场;2010年20期
5 夏锋;;规模效应、人口素质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考量[J];改革;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爱林;21世纪初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2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3 孙自强;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年06期
4 任柏强,黄焕文,许经勇;有关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2001年08期
5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6 郭上沂;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1年01期
7 芮明;浅议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矛盾[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8 林志平;城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方经济;2001年09期
9 俞东毅;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J];农业经济;2001年08期
10 俞燕山;制度创新与小城镇的发展[J];改革;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杨名通;;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以宜章县部分建制镇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何建设;;略谈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方略[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王玉成;;论加快发展广西小城镇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建华;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N];农民日报;2005年
2 毛生武;西部城镇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3 盛英牛;城镇化凸显大市场 电信业宜早抢先机[N];人民邮电;2000年
4 记者 陈树德;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不容乐观[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执笔 付加升 杨林防;以小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N];安阳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吴新君 实习生 范国兴;我州今年重点发展10个小城镇[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邵灵 本报通讯员 易建华;民资托起南疆农垦小城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班慧丽 朱玛;54%——城镇化达到新水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9 李国庆;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大方县城镇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10 中共锦州市委书记 佟志武;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6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繁洪;泰安市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杭雪花;发展哲学视阈中的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D];苏州大学;2008年
3 靳南;地域环境与小城镇特色关系初探[D];长安大学;2007年
4 杨健;小城镇交通系统方案设计的概念和技术特点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陈永松;河北省迁安市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孙国胜;卢龙县城镇管理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蒋翠;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雒明峰;甘肃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乐全;小城镇职能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博闻;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3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0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