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6 16: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产权理论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比较分析 启示


【摘要】: 产权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元素,是市场交易有序进行的基本前提。产权改革是一项关系改革深化的紧迫任务,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产权问题成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和绕过的问题。 在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何种理论为指导的问题上,我国的理论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要表现就是,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直接对立。在这两种理论中,究竟采用哪种理论为指导,这就必然涉及到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比较。 本文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现代产权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在对二者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我国的产权改革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我国产权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又必须借鉴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合理成分,达到既保证产权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能在微观领域取得明显突破的结论。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探讨了马克思产权理论关于产权的产生过程、产权概念的解释、产权的本质、产权的权能结构、产权的作用、产权的效率及制度变迁理论等基本内容。第三部分阐述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产权的产生过程、产权概念的界定、产权效率的科斯定理和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第四部分对两种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具体包括:关于研究的目的的比较,关于研究视角的比较,关于在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认识上的比较,关于推动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力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得出的基本认识是:马克思产权理论是科学的产权理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从社会生产出发,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强调制度变迁和社会生产潜力与产权结构间的矛盾,揭示了所有权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偏重于宏观分析和阶级分析,注重阶级关系和制度革命的研究,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基本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强调交易费用的比较,市场机制的发挥和私有产权的精细化或明晰化,注重个案的研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析了有效产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偏重于微观分析和效率分析,其对于既定的社会产权制度下,如何具体、定量、微观地去思考一些产权关系的经济和法律现象更具现实性、生动性和实用性。第五部分为两种产权理论进行比较后得出的启示:产权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比如,要注意对产权的保护、明确国家在产权保护中的作用、明确微观产权,尽量避免“搭便车”现象出现等;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产权理论,。比如,明确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正常的产权关系、从整体上优化产权的结构、要勇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
【关键词】:马克思产权理论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比较分析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1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序言10-18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15
  • 1.3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15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15-17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18-32
  • 2.1 马克思对“制度”范畴内涵的理解19
  • 2.2 产权的产生过程19-21
  • 2.2.1 原始公有产权的产生20
  • 2.2.2 私有产权的产生20-21
  • 2.3 关于产权概念的解释21-25
  • 2.3.1 产权是“财产”22-23
  • 2.3.2 产权是权利,而且还是一组权利束23-24
  • 2.3.3 产权与所有制24-25
  • 2.4 产权的本质25
  • 2.5 产权的权能结构25-27
  • 2.6 产权的作用27-29
  • 2.7 产权的效率29-31
  • 2.7.1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29-30
  • 2.7.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30-31
  • 2.8 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31-32
  • 第三章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32-40
  • 3.1 产权的产生过程32-34
  • 3.1.1 产权产生的客观前提32
  • 3.1.2 产权产生的根本原因32-34
  • 3.2 产权概念的界定34-36
  • 3.3 关于产权效率的科斯定理36-38
  • 3.4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38-40
  • 第四章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40-48
  • 4.1 对“制度”范畴的内涵的理解存在本质分歧41-42
  • 4.2 产权研究的目的不同42-43
  • 4.3 产权的产生过程和本质不同43-45
  • 4.4 分析产权的视角不同45
  • 4.5 对产权是永恒先验的还是历史发展的权利的认识不同45-46
  • 4.6 对于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认识不同46-47
  • 4.7 对推动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力的认识不同47-48
  • 第五章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的启示48-56
  • 5.1 产权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49-50
  • 5.1.1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科学的产权理论49
  • 5.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本质性的区别49-50
  • 5.2 大胆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50-53
  • 5.2.1 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50-51
  • 5.2.2 要注意对产权的保护51
  • 5.2.3 明确国家在产权保护中的作用51-52
  • 5.2.4 明确微观产权,尽量避免“搭便车”现象出现52-53
  • 5.2.5 法律制度在产权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3
  • 5.3 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产权理论53-56
  • 5.3.1 明确产权在市场经济的地位54
  • 5.3.2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用法律手段维护正常的产权关系,推进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54-55
  • 5.3.3 从整体上优化产权结构55
  • 5.3.4 产权改革要勇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55-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著与参与科研情况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锴;;再论企业产权关系的双重性[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鹏;;马克思产权理论与我国产权改革[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仙娥;王萍;;中国古代田制思想对土地流转的启示——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视角[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建华;关弘雨;;物权法中关于国家所有权规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卫兴华;开阔产权问题研究视野[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晓春;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武涛;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国企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余汉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边际分析[D];中山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超;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福娣;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汪善一;马克思产权理论对我国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宫志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制度基础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魏遥;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兰伟龙;马克思产权理论在我国水权管理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瑞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汪军;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杜晓;《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内涵及报道特色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10 魏海艳;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4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04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