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项目经济评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8:37
本文关键词:公共项目经济评价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项目 经济评价 实物期权 福利经济 循环经济
【摘要】: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不仅关心投资的财务收益,更为关注项目造成的社会公共福利的改善效果。传统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公共项目的社会效益费用评价方法提供了基本概念、原理和福利标准。近年来经济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有必要根据公共项目的经济特征,在现有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公共项目的经济外部性、经济福利性、以及循环经济特征,公共项目可划分为“平台型”、“福利型”和“资源型”公共项目三类。以福利经济理论为核心,引入实物期权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现有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作为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依据。 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平台型”公共项目价值增量评估的应用逻辑在于:将公共项目视为政府投资的手段和载体,其价值增量表现为“由于项目的实施,对国民资产的正面影响”。认为将因“平台型”公共项目的实施而产生的“外溢效益”视为项目产生的一个潜在投资机会,其价值衍生于公共项目的实施,因此通过计量项目产生的这些实物期权价值,可以将“平台型”公共项目产生的一部分“外溢效益”追溯作为公共项目的“内部价值”。由于公共项目在被视为标的资产时,具有不可交易性,根据PDE解析法计量方法,需要将不可交易的公共项目逐步分解至可交易的资产组合,以此可交易资产的市场数据作为评价公共项目标的资产实物期权价值的承载体。论文以G—D铁路建设项目为例说明分析了公共项目实物期权价值量的计量方法。 对于“福利型”公共项目,,论文讨论在现有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公共项目的福利效果、经济福利量指标和分配效果指标,作为评价公共项目投资过程效果的一个重要评价依据。首先对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和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评价公共项目福利效果的社会福利函数形式。测度公共项目的分配效果的指标是本章的一个关键内容和核心创新点,构造的分配效果指标包括区域分配效果,不同利益者分配系数,以及综合分配指数等。论文选择了秦巴扶贫项目作为案例分析了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结论。 论文针对“资源型”公共项目,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借鉴公共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资源、环境、能源、社会经济评价的若干指标的设置,以及项目评价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三层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讨论了以模糊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公共项目 经济评价 实物期权 福利经济 循环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62.6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6
- 第1章 绪论16-32
- 1.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6-26
- 1.1.1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发展16-22
- 1.1.2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综述22-26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6-28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8-30
- 1.3.1 研究方法28-29
- 1.3.2 技术路线29-30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30-32
- 第2章 我国公共项目经济评价32-54
- 2.1 公共项目概念的界定32-39
- 2.1.1 公共品32
- 2.1.2 公共项目32-36
- 2.1.3 我国主要的公共项目36-39
- 2.2 公共项目的经济特征39-44
- 2.2.1 公共项目的投资主体39-41
- 2.2.2 公共项目的宏观经济性特征41-42
- 2.2.3 公共投资项目的经济外部性特征42-43
- 2.2.4 公共项目的经济福利特征43-44
- 2.2.5 公共项目的循环经济特征44
- 2.3 当前我国公共项目的评价理论44-51
- 2.3.1 项目经济评价理论的发展44-47
- 2.3.2 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对我国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影响47-51
- 2.4 我国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依据51-53
- 2.5 本章小结53-54
- 第3章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54-76
- 3.1 福利经济学54-63
- 3.1.1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核心54-56
- 3.1.2 福利经济学理论与公共项目经济评价56-62
- 3.1.3 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理论贡献62-63
- 3.2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63-68
-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63-64
- 3.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项目评价64-65
- 3.2.3 循环经济理论65-68
- 3.2.4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公共项目评价68
- 3.3 实物期权理论68-72
- 3.3.1 实物期权理论68-69
- 3.3.2 公共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的价值特征69-71
- 3.3.3 公共项目的期权价值与私人项目的区别71-72
- 3.4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体系72-76
- 3.4.1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体系72-73
- 3.4.2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效果73
- 3.4.3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体系架构框图73-76
- 第4章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76-98
- 4.1 我国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的设置76-79
- 4.1.1 投资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指标76-77
- 4.1.2 投资项目的偿债能力指标77-78
- 4.1.3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盈利能力指标78
- 4.1.4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外汇效果指标78
- 4.1.5 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指标78-79
- 4.2 我国公共项目评价指标的设置79-89
- 4.2.1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综合性79-80
- 4.2.2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指标80-81
- 4.2.3 公共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81-84
- 4.2.4 公共项目的宏观经济评价84-85
- 4.2.5 公共项目的社会评价85-86
- 4.2.6 公共项目的分配效果指标86-88
- 4.2.7 公共项目的补充评价指标88-89
- 4.3 公共项目指标设置问题89-92
- 4.4 完善公共项目评价体系的构想92-98
- 4.4.1 价值增量指标的引入92-93
- 4.4.2 公共项目效益计量与核算问题93-96
- 4.4.3 公共项目福利效果的评价96
- 4.4.4 基于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96-97
- 4.4.5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97-98
- 第5章 公共项目价值计量:实物期权法98-117
- 5.1 公共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价值的认识98-103
- 5.1.1 公共项目价值的实物期权属性98-99
- 5.1.2 公共项目价值实物期权的类型99-101
- 5.1.3 实物期权价值与经济外部效果评价的解决101-102
- 5.1.4 公共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确定的难点102-103
- 5.2 公共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确定方法103-111
- 5.2.1 金融期权价值的一般求解方法103-106
- 5.2.2 公共项目价值的实物期权框架描述106-111
- 5.3 实物期权计量案例: G-D铁路项目价值111-116
- 5.3.1 G-D项目案例背景111-112
- 5.3.2 G-D项目价值的实物期权评价的框架112-114
- 5.3.3 实物期权价值量的评价方法114-115
- 5.3.4 主要结论115
- 5.3.5 实物期权思想与传统评价方法的比较115-116
- 5.5 本章小结116-117
- 第6章 公共项目福利效果评价117-140
- 6.1 福利经济理论社会福利函数117-119
- 6.2 公共项目SWF的构建119-123
- 6.3 项目评价的分配效果指标构想123-128
- 6.3.1 现有指标123-126
- 6.3.2 公共项目现有分配指标问题126-127
- 6.3.3 构建公共项目福利指标构想127-128
- 6.4 公共项目评价的分配效果指标的设置128-135
- 6.4.1 地区分配效果指标128-131
- 6.4.2 收入分配效果指标131-135
- 6.5 福利效果评价: 秦巴扶贫项目135-139
- 6.5.1 秦巴扶贫项目案例背景简介135-137
- 6.5.2 秦巴扶贫项目分配效果评价137-139
- 6.6 本章小结139-140
- 第7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共项目评价指标及方法140-151
- 7.1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140-141
- 7.2 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共项目评价指标141-145
- 7.2.1 公共项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41-142
- 7.2.2 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共项目评价指标体系142-145
- 7.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公共项目综合评价145-150
- 7.3.1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145-147
- 7.3.2 基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47-150
- 7.4 本章小结150-151
- 第8章 论文主要成果与结论151-154
- 8.1 论文主要成果151-152
- 8.2 论文主要结论及展望152-154
- 8.2.1 主要结论152
- 8.2.2 研究展望152-154
- 参考文献154-162
- 致谢162-16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研究16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文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在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中应用的若干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国跃;电力市场中供电可靠性保障机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艳;长岛南北长山大桥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壮;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柯勇;山区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夏永胜;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李明;河南省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6 邵娜;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经济社会效果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宋晨晨;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公路畅通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0年
8 杨玉萍;旅游客运站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道旺;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市场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张蕊;甘肃省收费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8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0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