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探析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探析
【摘要】: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经济系;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生产力 商品价值量
【分类号】:F014.2
【正文快照】: 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三种表述方式第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第二种:“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第三种:“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朝栋;;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2 张正翔;;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五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彭必源;被误解与被简化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汪玉奇;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新解[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郑怡然;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新考察[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6 熊映梧;;《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力的问题[J];学术月刊;1981年11期
7 陈孝兵,李广平;“新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迷失及其回应——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辩证关系的重新阐释[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8 王维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于秋华;;解读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王浩军;;论自然资源价格与现实商品价值的关系[J];中国物价;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栋;吴晓明;王力;;科学地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栋;吴晓明;王力;;科学地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岩;;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崔朝栋;;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德海;;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黄文忠;;关于马克思“8倍于本人劳动”的论述——怎样界定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中的起始点资本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希魁;重温马克思的“流动人口”说[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孙亮;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火”了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步德迎;萨缪尔森与马克思的经济学[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解保军;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探微[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李惠斌;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问题的再解读[N];北京日报;2008年
6 李华芳;与马克思一起对话亚当·斯密[N];东方早报;2010年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卢周来;福特,马克思,中国经济学家[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中)[N];学习时报;2009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陆晓光;在“商品”与“细胞”之间[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徐磊;重读《资本论》找“危机”出路[N];苏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辉;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D];南开大学;2009年
4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徐祥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朱富强;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9 李晓冬;所有权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日勒图;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邓军;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杜长征;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柴秀波;马克思的“劳动”与“实践”概念辨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6 于雅;经济人和经济发展—批判与反思[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谢冬华;论马克思的经济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伟;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启示[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9 刘倩;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辽宁大学;2013年
10 唐丽芳;马克思财富观的哲学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5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4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