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2:17

  本文关键词: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排污权交易 评价标准 排污许可证 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 监督系统


【摘要】: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演进的内在规律,探讨科学、有效交易制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于我国低成本地建立高效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现实意义。这些基本条件组成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评价标准,为了方便地解释各个评价标准的内涵,证明其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优劣判断中的有效性,在实践上能量化它们在具体排污权交易制度中被实现的程度,本文构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个指标体系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基本指标包括:市场投机程度、监督有效性、环保品创新速度以及政策弹性。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二级、三级子指标。(2)利用已经建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对美国SO_2排污权交易效率进行评价。(3)将已构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应用于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之中设计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排污许可证交易模式。模式主要由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许可证的监督三部分组成。(4)论述环保产品市场发展与排污权交易制度运行效率的关系,设计我国环保产品市场发展的资金筹措模式。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体系是开放的标准,本文对其所作的初步探讨只是一个开始,具体细则的制定及其修正将随着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展开。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提供思路,并期望能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评价标准 排污许可证 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 监督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62.2
【目录】:
  • 第1章 导论9-18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9-15
  • 1.1.1 我国污染物排放现状9-10
  • 1.1.2 我国污染物控制制度的发展10-12
  • 1.1.3 我国污染物治理方式现状12-13
  • 1.1.4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实践13-14
  • 1.1.5 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5-17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文献综述16-17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图17-18
  • 第2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18-27
  • 2.1 我国传统污染治理方式的经济学分析18-20
  • 2.1.1 外部不经济与市场失灵18
  • 2.1.2 我国应对市场失灵的传统制度安排18-19
  • 2.1.3 传统污染治理制度与政府失灵19-20
  • 2.2 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基础20-23
  • 2.2.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环境资源的商品属性20-21
  • 2.2.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含义21
  • 2.2.3 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分析21-23
  • 2.3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分析23-25
  • 2.3.1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微观经济效果图解23-24
  • 2.3.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宏观经济效果分析24-25
  • 2.4 不同环境政策的比较分析25-27
  • 2.4.1 直接管制政策的局限25-26
  • 2.4.2 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比较26-27
  • 第3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构建27-38
  • 3.1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的内在约束条件27-28
  • 3.1.1 排污行为外部效应不能被完全内在化的现实情况27
  • 3.1.2 排污权交易制度总量控制标准制定的非客观性27-28
  • 3.2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基本指标内容28-30
  • 3.2.1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原理图分析28-29
  • 3.2.2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基本指标构成29-30
  • 3.2.3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各基本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30
  • 3.3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次级指标内容30-38
  • 3.3.1 “市场投机程度”的次级指标构成30-33
  • 3.3.2 “监督有效性”的次级指标构成33-34
  • 3.3.3 “环保品创新速度”的次级指标构成34-35
  • 3.3.4 影响“政策弹性”指标的因素35-38
  • 第4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算例—以美国SO_2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效率评价为例38-55
  • 4.1 SO_2排污权交易实施前美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演进及其特点38-43
  • 4.1.1 传统政策39
  • 4.1.2 补偿政策39-40
  • 4.1.3 铅淘汰计划40
  • 4.1.4 减少臭氧层消耗物质40-41
  • 4.1.5 美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演进特点41-43
  • 4.2 美国SO_2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概况43-44
  • 4.2.1 美国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背景43-44
  • 4.2.2 美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项目的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44
  • 4.3 美国SO_2排污权交易效率的多层次模糊评价44-55
  • 4.3.1 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评判步骤45-46
  • 4.3.2 排污权交易制度评价因素集的划分46-47
  • 4.3.3 各层次因素权重的确定47-48
  • 4.3.4 美国SO_2排污权交易制度二、三级评价指标的打分情况48-49
  • 4.3.5 二级评价指标的单层综合评判49-52
  • 4.3.6 一级评价指标的单层综合评判52-53
  • 4.3.7 美国SO_2排污权交易制度效率的总评判53
  • 4.3.8 评价结果分析53-55
  • 第5章 评价标准对我国排污权交易政策设计的启示55-71
  • 5.1 评价标准对我国排污权交易政策设计总体思路的启示55-56
  • 5.2 评价标准对我国排污权交易模式设计的启示56-68
  • 5.2.1 我国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现实意义56
  • 5.2.2 我国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现实基础56-57
  • 5.2.3 一级市场57-60
  • 5.2.4 二级市场60-62
  • 5.2.5 排污许可证的监督62-64
  • 5.2.6 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关键问题64-68
  • 5.3 评价标准与我国排污权交易模式设计的关系图68-69
  • 5.4 我国环保产品市场发展的资金筹措模式分析69-71
  • 结束语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8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伟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对清洁生产的促进作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6期

2 王蓉;污染预防的内在动因及制度创新的经济分析[J];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3 汪毅,王娟,陆志波;环境工程建设的国际和民间融资模式分析[J];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4 於方,张强,过孝民;中国主要工业废水排放行业的污染特征与行业治理重点[J];环境保护;2003年10期

5 王伯安,吴海燕;治理环境污染的经济制度安排[J];经济问题;2001年06期

6 杜莉,李华;典型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2001年11期

7 肖江文,罗云峰,赵勇,岳超源;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初始排污权分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1期

8 张曼,屠梅曾;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应用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2年04期

9 刘冉;试论排污权交易会计核算的可行性[J];财会研究;2002年02期

10 宋国君;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849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49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