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市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资产 遥感 价值评估 时空变化 哈尔滨市
【摘要】: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生态服务间接价值的综合表征,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总资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瓶颈,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作为核算绿色GDP与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为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监测提供客观、快速、动态信息,且能反映其时空分布特征,因而成为当今生态资产评估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本文运用了生态学、生态经济理论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界定了生态资产内涵、价值构成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确定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将生态学模型与遥感信息模型相结合,构建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影像、土壤、气象及MODIS生态环境数据,对哈尔滨市2000、2005、2010年三个时期的生态资产进行评估,并分析生态资产的变化及时空分布状况。研究结论如下: 1)生态资产的时间变化表明:哈尔滨市2000年、2005年、2010年生态资产总价值分别达到了2160.95、3932.72、2139.92亿元,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407.01万元/(km2·a)、740.71万元/(km2·a)、403.05万元/(km2·a)。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价值上来看,林地生态系统价值耕地生态系统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用地生态系统价值草地生态系统。其中,林地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1818.21亿元、3265.50亿元、1712.19亿元,其价值最高,贡献率最大;草地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0.79亿元、1.16亿元、0.07亿元,其价值最小,贡献率最少。 2)生态资产的空间分布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哈尔滨市的生态资产总价值分布都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2000年西部生态资产总价值为282.83亿元,2010年总价值达到520.28亿元。哈尔滨市不同地区的生态资产差异明显。从总生态资产价值来看,2000-2010年哈尔滨市生态资产总价值升高了2365.70亿元,单位面积价值增加了124.17万元(km2··a)。 3)生态资产价值构成表明:从单项生态资产价值方面,在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的生态资产总价值构成中,均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土壤保持价值涵养水源价值空气质量调节价值有机质生产价值养分循环价值。其中,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保持价值分别为:1568.42亿元、2897.81亿元、1435.81亿元,而价值最少的则是养分循环价值,分别为:105.42万元、162.29万元、109.52万元。 4)不同地区生态资产分布特征表明,哈尔滨市不同地区土壤保持单位面积价值变化显著,其他指标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不显著。2000-2010年,尚志市单位生态资产价值最高,分别达到647.15万元/(km2·a)、1301.60万元/(km2·a)、662.46万元/(km2·a),2005-2010年,区域内各县单位生态资产呈下降趋势,尚志市仍为最高。 5)生态资产与地区可持续发展关系表明:2000年至2005年,整个研究区平均生态资产呈上升趋势,2005年至2010年,研究区平均生态资产呈下降趋势;木兰县、依兰县、宾县下降幅度最大,由一级下降为三级。 基于遥感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提供了客观、快速、空间分布特征及等级信息,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状况,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生态资产 遥感 价值评估 时空变化 哈尔滨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05;X826;P23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引言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13-17
- 1.3.1 国内研究动态与趋势14-15
- 1.3.2 国外研究动态与趋势15-17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17-18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7
- 1.4.2 研究的重点17-18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5.1 研究方法18-19
- 1.5.2 技术路线19-20
- 2 基于遥感的生态资产估算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20-24
- 2.1 理论基础20-22
- 2.1.1 生态资产的概念及内涵20
- 2.1.2 生态资产的价值构成20-21
- 2.1.3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21-22
- 2.2 生态资产评估的方法体系22-24
- 2.2.1 生态资产定量评估指标22
- 2.2.2 遥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22-24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24-31
- 3.1 研究区概况24-25
- 3.1.1 地理区位24
- 3.1.2 气候条件24
- 3.1.3 土壤资源24-25
- 3.1.4 森林资源25
- 3.1.5 水资源25
- 3.1.6 社会经济概况25
- 3.2 数据源25-27
- 3.2.1 数据来源25-26
- 3.2.2 数据差异性分析26-27
- 3.3 数据预处理27-31
- 3.3.1 数据预处理统一基准27
- 3.3.2 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27-28
- 3.3.3 MODIS数据预处理28
- 3.3.4 气象数据预处理28
- 3.3.5 TM影像预处理与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28-31
- 4 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31-42
- 4.1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确定31
- 4.2 生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31-32
- 4.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32-33
- 4.4 生态资产总价值评估模型33-36
- 4.4.1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33-34
- 4.4.2 植被覆盖度34-36
- 4.4.3 生态状况调整系数36
- 4.5 单项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36-42
- 4.5.1 有机质生产价值评估36-37
- 4.5.2 养分循环价值评估37-38
- 4.5.3 空气质量调节价值评估38-39
- 4.5.4 涵养水源价值评估39
- 4.5.5 土壤保持价值评估39-42
- 5 生态资产价值测算与分析42-56
- 5.1 生态资产价值测算42-47
- 5.1.1 有机质生产价值测算42-43
- 5.1.2 养分循环价值测算43-44
- 5.1.3 空气质量调节价值测算44
- 5.1.4 涵养水源价值测算44-45
- 5.1.5 土壤保持价值测算45-46
- 5.1.6 生态资产总价值测算46-47
- 5.2 生态资产时间变化分析47-49
- 5.3 生态资产价值构成的变化分析49-50
- 5.4 不同行政单元生态资产分布特征分析50-56
- 6 结论和讨论56-58
- 6.1 结论56
- 6.2 讨论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平安;林年丰;李昭阳;汤洁;汪雪格;;松嫩平原水土保持价值复合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裴志永;周才平;欧阳华;杨文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域碳估测[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3 史培军,潘耀忠,陈云浩,李晓兵,景贵飞,李京,鲜祖康,张淑英;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4 李阳兵,王世杰,周德全;茂兰岩溶森林的生态服务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5年02期
5 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顾晓鹤,范一大,李京;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4期
6 周可法;陈曦;周华荣;张清;左其亭;张海波;闫金凤;陈川;;基于遥感与GIS的干旱区生态资产评估研究[J];科学通报;2006年S1期
7 韩维栋,高秀梅,卢昌义,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00年01期
8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9 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王效科,韩艺师;海南岛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苏志勇;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德梁;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7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57363.html